正文 .NET開源:微軟的一次豪賭(1 / 2)

.NET開源:微軟的一次豪賭

熱點觀察

作者:塗蘭敬

美國時間11月12日,微軟在一次麵向工程師的大會上宣布將全部.NET服務器端開發框架開源,包括 ASP.NET、.NET 編譯器、.NET 核心運行環境、框架和庫等。通過GitHub開源,.NET實現跨平台支持Mac和Linux。因此,.NET開發者可以實現橫跨Windows、Mac和Linux三大平台的開發和運行。此消息一經媒體曝光,引起業界一片熱議。

微軟與開源:從敵視走向融合

11月11日“光棍節”剛過,微軟就將.NET全部“脫光”,把.NET的所有代碼全部赤裸裸地展現給開發者。因此,很多人的第一反應是:微軟不管.NET了。這一點,恰恰也是微軟最為擔心的:微軟一旦開源.NET,開發者可能會誤以為微軟不再看重.NET的價值了,.NET會成沒人疼的孩子。

有這種疑問的人可能忽略了微軟於2014年4月在Build 2014上曾發布過的消息。當時,微軟宣布計劃對幾款開發技術實現開源,包括 ASP .NET 5.0、NET Rx、the Roslyn .NET編譯平台、ASP.NET、.NET Micro Framework和VB、C#開發語言等。

這則消息從某種程度上說明,微軟全麵開源.NET是有步驟、有計劃進行的,並非心血來潮。隻不過,原來微軟間或開源一些工具和技術並沒有引起業界重視,因此,微軟開源.NET讓業界感到頗為意外。

事實上,早在2014年4月,微軟就宣布創辦.NET基金會,為企業客戶、開發者提供一個社區平台,進一步強化.NET生態圈,推動開源社區參與性和開發者創新能力提升。為此,基於Apache 2.0許可協議,微軟首先將旗下24款.NET相關程序代碼開源。其中一款程序就是微軟當時最新的.NET編譯器平台,代號Roslyn。同時,為了推動開源事業的發展,微軟還引入了第三方Xamarin公司合作構建.NET基金會。而在此之前,微軟一直在與Mono社區進行合作,將.NET框架轉移到一個開放標準上。

在中國市場上,微軟於2014年1月在上海成立了微軟開放軟件(上海)有限公司,目的是推動跨平台的軟件標準和內容變革。而其母公司微軟開放技術有限公司早在兩年前就已經成立了。

可以說,在史蒂夫·鮑爾默手握微軟CEO權杖的後期,微軟視開源為“癌症”的態度逐漸有所變化。甚至,我們不止一次地聽到鮑爾默在演講中大喊著“開發者!開發者!開發者!”。鮑爾默開始意識到,未來的競爭關鍵是得開發者得天下。

所以,當納德拉出任微軟CEO以後,一直在積極推動微軟走跨平台和開放的路線,特別是讓每一位微軟Office用戶拍手稱快的是,Office實現了跨平台運行。

就在本月,微軟宣布iPad用戶可以免費使用iPad版Office,無需再支付訂閱費。回顧這些,我們似乎就不難理解微軟.NET開源的舉動。這些都可以視為微軟實施跨平台和開放策略的步驟。

.NET開源讓開發者重溫“初戀”

隨著移動互聯網和雲計算的蓬勃發展,微軟.NET開發者社區的人氣卻是一路低迷。有業界專家指出,近幾年,.NET開發者人數僅在中國市場就有下降。雖然.NET支持多種編程語言,但是在一些新的技術趨勢麵前卻顯得有些落伍。

按照微軟官方公布的數據,全球有超過600萬開發者在使用.NET。微軟略顯保守的策略,Windows Phone在移動端不溫不火的表現,構建.NET運行環境較高的成本,都導致開發者的遠離,結果就是很多原本屬於微軟的企業級市場正在被蠶食。

因此,開源後的.NET意圖重振開發者的信心,跨平台的戰略將幫助微軟重新激活.NET生態圈。記者看到,微軟開源.NET的消息曝光當天,社交媒體上有不少開發者留言:將重溫自己的“初戀”——C#。

Linux基金會執行董事Jim Zemlin在評價微軟這一舉措時指出,微軟已經認識到過去十年軟件構建方式發生了根本性改變。微軟重新定義自己是為了回應一個由開源軟件和協作開發驅動的世界。

網站創始人、微軟MVP劉海峰認為:全麵開源.NET框架代表了微軟的一種開放態度,這個意義遠大於開源本身。開源會促使更多的開發者來了解.NET運行環境甚至參與到.NET的成長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