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過一段街坊鄰裏的小道來到一座大廟宇前,這座廟宇造型更奇怪,是一座圓形的屋宇,一棵藤樹在廟宇的中心破頂而出,向上直奔洞頂不見其全貌,想必崖道上的青藤就是這顆藤樹的枝蔓。廟宇並沒有門戶,而是由數十根巨石柱支撐起來的,看起來更像是一個大型涼亭。
廟宇的正中有一方六星石台,石台上擺放著一隻四方青銅鼎,讓我感到意外的是,青銅鼎上除了敘事圖畫外還有古體文字,是真正的文字而不是看不懂的符號。我立馬就聯想到蒙古帝國黑色陵墓裏看到的信息,所有線索都鏈接上了。
這青銅器就是與蒙古帝國交易往來的證據,這是我們第一次在遺跡裏看到青銅器,所以略感意外,證實遺跡與外界有密切的貿易往來更是第一次。至於後來徹底消失的原因是不是如同黑色陵墓裏說的那樣就不得而知了。
之前我們發現的遺跡從表麵上來看,它存在的時候都是相對比較封閉的,幾乎與外界不存在聯係。選擇封鎖與外界的聯係與世隔絕或許是遺跡部落長久的傳統與禁令,目的應該是為了保護神珠方塊,以免招來更多人的覬覦引來滅族之禍。而這裏會存在與外界的貿易關係是因為特殊的地理環境與生活條件,迫使遺跡部落的人們不得不用自己的東西交換一些物品所需,從而與蒙古帝國建立了貿易往來的關係。
“看看鼎內裝著什麼?”趙夕一邊對我說一邊用手電去照看鼎外的圖案與文字。
難道這青銅方鼎裏放著神珠方塊?我帶著這樣的疑問爬上了石台,青銅方鼎的鼎口剛好到了我胸前,好在高度沒有超過我的身高,不然就有點尷尬了。
我折亮了一根熒光棒向鼎內探去,發現鼎內空無一物,看到空無一物我心裏一點也不覺得意外,因為我爬上來之前就預感到鼎內不會有我們想要的東西。根據以往的經驗,神珠方塊應該不會輕易放在這種地方,這裏可能隻是祭祀儀式的活動場所。
“鼎裏沒有東西。”我慢悠悠的爬了下來對趙夕說道。
趙夕卻是一臉意外,“沒有?”趙夕說著又自己爬上了石台用手電照看了鼎內發現我不是開玩笑,接著又說,“可鼎文的圖案表示這就是安放神珠方塊舉行祭祀儀式的場所啊,應該就在這裏,怎麼會呢?”
“神珠方塊那麼重要的東西應該不會就隨意擺放在這口沒蓋的青銅方鼎裏,它應該被放在更隱蔽的地方了。”我推測道。
“更隱秘的地方…國王的寶物…會不會…”趙夕自言自語道。
我聽趙夕一念叨我就明白了她的想法,“會不會在族長的住所裏!?”
傳說沙海天國的國王有起死回生的寶物,那寶物所指就是神珠方塊,國王應該就是指遺跡部落的族長。可眼前如此眾多同樣式的屋舍又該去哪裏找?哪一幢才是族長的?難不成挨個去找?那要找多久才能找的到啊!
我正要說出我的顧慮,忽然感到腳下一陣輕微的顫動,我先是一驚,心想又是地震!可稍加一感受就覺得不是地震,像是有一大群動物群體在地下極速運動引起的輕微顫動。我心下又是疑惑,在地底深處怎麼可能會有大群的動物運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