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書第二卷“陰陽不測”篇章之中,實際上有一個主線故事,那就是曆史上記載的“牛酒之會”。
說是曆史記載,實際上隻有兩部書記載,一個是:《舊五代史。蕭翰傳》。
蕭翰者,契丹諸部之長也。父曰阿巴。劉仁恭鎮幽州,阿巴曾引眾寇平州,仁恭遣驍將劉雁郎與其子守光率五百騎先守其州,阿巴不知,為郡人所紿,因赴牛酒之會,為守光所擒。契丹請贖之,仁恭許其請,尋歸。
另一個是:《資治通鑒》(昭宗聖穆景文孝皇帝中之下天複三年)。
契丹王邪律阿保機遣其妻兄述律阿缽將萬騎寇渝關,仁恭遣其子守光戍平州,守光偽與之和,設幄犒饗於城外,酒酣,伏兵執之以入。虜眾大哭,契丹以重賂請於仁恭,然後歸之。
(其它史籍,均未見到,包括《遼史》。也沒有發現其它小說裏有相關類似內容)
海澄所書寫的“牛酒之會”,當然是源於此,但不止於此。我想,這也是更新慢的一個原因。另外,由於本書中具有重要作用的《資治通鑒》,是部編年史,涉及不是很全麵。因此,在今後的故事發展中,用到的《通鑒》裏的記載,或有海澄補充其它史籍,或是杜撰,在這裏提前說明一下。還望朋友們切莫深究。
海澄寫來,絕不敷衍。對曆史認真、負責,嚴謹的態度,定會貫穿整部小說。因為這段曆史,了解的人不多,有很多精彩不為人知,所以,海澄希望給大家還原一個盡量真實的曆史。
說實話,寫起來很費神、費力。
更新不給力,多多包涵。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