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看兩不厭
家住莫愁湖畔
莫愁湖是南京市區內僅次於玄武湖的第二大湖,但就住宅後花園的人工湖而言,莫愁湖的麵積剛剛好,繞湖一周5公裏,最適宜早起晨運和晚間散步,真可謂是“增一分則太肥,減一分則太瘦”。
本人有個購房“三邊”理論,即購買湖邊、公園邊、名校邊的房子包賺不賠,因為“隻有更貴,沒有最貴”。而作為住宅用的話,“兩邊”足矣。坐落在莫愁湖畔的萬科家園則是“兩邊”俱全——莫愁湖邊、莫愁湖公園邊。
孔子說:“仁者樂山,智者樂水。”確實,依山而居,滿目青翠,看來是不錯的選擇。不過,地質災害的隱憂也存在,滑坡、泥石流,可能令你食不安寢。至於水,確實是有水就有靈性。不過,並非凡是水邊都適宜居住。例如江邊、河邊就要具體分析,因為江河流處必為穀,空氣不易流通,而現代工業汙染的最大受害者也是江與河。海洋雖然是最好的空氣清新器和溫度調節器,但久居海邊也不好,因為海邊濕度大、鹽分重,還有台風、颶風之虞。湖邊則不同,有湖則說明地勢平緩,空氣流通好。是湖必有一定麵積,其上空肯定是無汙染的靜空。
萬科金色家園由萬科地產公司開發,在莫愁湖東南湖畔依次排列展開,綿亙數百米。實話實說,說好聽的是萬科善於策劃,有獨到眼光;說不好聽的就是侵占了不可複製的公共空間,是南京市絕大多數人民的罪人。
本人作為萬科金色家園的暫住民,屬於極少數的利益既得者之一。這要拜我的前任局領導慧眼所賜。幾年住下來,總數超過了一千零一夜,湖畔漫步也有一百幾十次。因此,莫愁湖算得上是金陵城內本人最熟悉的景點了。
莫愁湖的正門位於水西門大街上,該湖的形成可算是滄海桑田的佐證。根據曆史記載,長江在隋唐以前是沿南京城西側流過,與秦淮河彙合於石頭城下。後長江改道北移,留下一係列沼澤與湖泊,莫愁湖即是其中最大者,南唐時稱橫塘,因其依傍石頭城,故亦稱石城湖。
而湖的更名則與一個美麗的傳說有關。相傳南齊時,有洛陽少女莫愁,美麗聰慧,勤勞賢良,向父親學了一手采藥治病的本領。十五歲那年,父親在采藥途中不幸墜崖身亡,莫愁因家境貧寒,隻得賣身葬父。當時建康(南京)城家住石城湖畔的盧員外在洛陽做生意,出於同情和感動,幫助莫愁料理了她父親的後事,並帶她來到建康。此後,莫愁成了盧員外的兒媳。第二年生下了一個兒子,取名阿侯。雖然生活富裕,可莫愁時常想念家鄉,懷念父親,隻有在幫助窮人治病時才會露出笑容。窮人們時常說:我們有了病啊痛啊的,見了莫愁,就什麼憂愁也沒啦!長此以往,莫愁的名字就傳開了。
不久,北方邊塞受到敵軍侵犯,莫愁的丈夫應征戍邊,誰料一別十載杳無音訊。純樸的莫愁把心思寄托在幫助鄰裏扶危濟難的善行之中,深受鄰裏稱頌。但因遭到公公反對,莫愁不堪誣陷淩辱,投石城湖而死,以示反抗。後人懷念莫愁,便把石城湖改稱莫愁湖。並在莫愁女故居鬱金堂側堂荷廳的蓮花池內,樹起一尊二米多高的漢白玉莫愁女挎籃采桑塑像。
自古以來,關於莫愁女的傳說就有很多。其中流行較廣的是戰國末期楚國歌舞家莫愁,湖北鍾祥人,生於公元前3世紀前後,比南京莫愁要早七、八百年。很明顯,此莫愁非彼莫愁也。南京莫愁的來曆是比較清楚的,因為與之相隔不久的梁武帝寫有《河中水之歌》:“河中之水向東流,洛陽女兒名莫愁。……十五嫁為盧家婦,十六生子字阿侯。”唐代大詩人李商隱的《七律·馬嵬》中也有名句:“如何四季為天子,不及盧家有莫愁。”雖然是嘲諷唐玄宗貴為皇上,也保不住楊貴妃的小命,但也從側麵印證了南京莫愁的來曆。
古代歌頌莫愁女的詩詞不勝枚舉,現代詩則有郭沫若老先生的一首:“古有女兒莫愁,莫愁那得不愁,如今天下解放,誰向困難低頭。”該詩連同其書法一並被鈐印在鬱金堂側的牆上供遊人觀瞻。實事求是地說,該詩隻反映了郭老一貫緊跟形勢、趨附政治的特點,並無什麼文采。當然,比起他那首《我向你高呼萬歲——為斯大林壽辰所作》的獻媚詩,還是稍好些。
鬱金堂東側是著名的“勝棋樓”。這是一幢青磚小瓦、明清風格的二層樓房,相傳為明太祖朱元璋與開國元勳中山王徐達弈棋之處。徐達棋藝超群而每與太祖對弈均不敢勝之,太祖雖知其秘亦不責。一日,二人又在此樓對弈,太祖命徐達盡展棋藝以決高低。此局自晨弈至午後勝負未決,時太祖連吃徐方二子,自以為勝券在握。徐達卻說:請皇上到吾一側細觀,隻見徐達已以雙方棋子巧布成“萬歲”(繁體字)二字雛形。至此朱元璋始知徐達棋藝確實較己高出甚多,於是乘興將此樓連同莫愁湖賜予徐達,此即勝棋樓名之由來。
鬱金堂向西100多米是粵軍殉難烈士墓,由孫中山先生親自定名,並手書“建國成仁”碑,墓碑後有黃興撰文粵軍殉難義士碑。碑後是高2米多、直徑約5米的圓形墓塚。根據碑文記載,辛亥革命後孫中山先生於1912年1月在南京就任臨時大總統,宣告中華民國成立。封建餘孳“辮子大帥”張勳不甘心清王朝的失敗,在南京議和停戰之際,突然糾集兵力由徐州沿津浦線大舉南犯。在形勢極為緊張之際,孫中山領導的在寧粵軍當即揮戈北上,首捷固鎮,再捷宿縣,直搗徐州。敵軍傷亡慘重,狼狽逃竄。這一勝利保衛了南京革命政權的安全,對於迫使清帝退位,結束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製,具有重大作用。後將在這一戰役中殉難的龍得勝等62名粵軍烈士,建墓安葬在莫愁湖畔,以紀念殉難烈士為了國家和人民利益不惜犧牲的革命精神。
南京共有兩座粵軍烈士墓,另一座在中山北路,安葬的是在淞滬抗戰和南京保衛戰中犧牲的粵軍烈士。這在各大城市中是絕無僅有的,也充分說明了蘇粵兩省緣分很深。由於家住莫愁湖畔,每次遊湖,本人都會到墓前悼念一下這些長眠在南京大地上的廣東老鄉。
作為湖泊公園,莫愁湖栽植了大量蓮花、柳樹。近年來,又從日本引進大批鳶尾花卉。鳶尾專類園坐落在北側水榭周邊,是國內首家品種最多、栽植規模最大的菖蒲專類園。陸地則植以海棠類為主的花木,包括貼梗海棠、西府海棠、垂絲海棠、秋海棠,形成了湖柳、湖蓮、海棠三大綠化景觀。每年4月舉行的海棠花會,繁花似錦,爭奇鬥豔;碧波映秀,垂柳撒翠,勝似人間仙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