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鐵拳由來(1 / 3)

李樂生和馮明霞夫婦生下李笑天的時候,正值他們所在的紡織廠麵臨倒閉,因為夫妻兩個人都在紡織廠上班,要是紡織廠一倒,那麼這個家庭就會失去生活來源,但是大勢所趨,沒有人能夠阻止紡織廠倒閉的命運,李樂生愁得是一夜之間頭上就長出了一小片一小片的白發來。人的情緒一旦低落,就很容易生出許多不良的習性出來,李樂天每天都要喝兩遍白酒,而且每次都要喝得醉醺醺的,喝醉了酒就要打老婆馮明霞。

幸福的家庭長大的孩子也許記事晚,成熟遲,而在不幸的家庭裏的孩子則恰恰相反,李笑天到了三歲的時候,他就開始嗅出了家庭總是彌漫著一股股強烈的火藥味,李笑天覺得很不滿,他要發泄這種不滿的情緒,一個三歲大的孩子,怎麼才能發泄心中不快的情緒呢?

李笑天住的紡織廠職工宿舍樓前有一片小樹林,小樹林裏的樹木差不多跟李笑天同歲,都是成人手腕粗細的低矮小樹,李笑天覺得沉悶的時候,就一個人獨自從二樓上走下來,然後一個人默默地走進這片小樹林裏,掄起雙拳對著小樹就發泄開來,把對父親的氣憤全撒到小樹身上。

寒來暑往,父親的酒照樣喝,照樣喝醉,醉了照樣打母親,李笑天沒有力氣阻止父親,就隻好去找小樹出氣,這樣的日子一晃就是五個年頭,李笑天每天是風雨無阻,每天至少都要進小樹林兩次,每次要打上一個鍾頭,反正父親從喝酒開始罵罵咧咧的到打母親起碼也要兩個小時,在這兩個小時裏,父母兩個人是沒有誰去管李笑天的。

李笑天到六歲的時候,父親在朋友的介紹下去了廣東省打工去了,可是出去半年多,沒有寄回家一分錢,李笑天的母親也不願意呆在津州,因為需要生活,母親就把李笑天交給了李笑天的爺爺奶奶,自己也背上行囊去了福建省。

父母兩個人都離開了,李笑天一開始覺得家裏突然寧靜了不少,跟著爺爺奶奶,一日三餐很有規律,家裏再也沒有吵鬧聲,沒有父親打母親那讓人厭惡的場景,李笑天感覺心裏輕鬆了許多。但是沒過多久,李笑天就開始思念父母了,畢竟他才是一個六歲大的孩子,那份思念是很讓人揪心鬱悶的,怎麼才能排解這份鬱悶呢?

李笑天排解鬱悶的方式仍然是進樹林打樹,有時候,爺爺奶奶都已經進入夢鄉了,李笑天會一個人悄悄地爬起來,趁著月光,一個人走進樹林,靠雙拳擊打樹來排解心中的煩悶。

父母不在津州,爺爺奶奶又身體不好,沒人管李笑天念書的事,盡管李笑天很想讀書,直到李笑天九歲的時候,他才進津州第三實驗小學就讀,第三實驗小學位於西城區,西城區是津州最窮的一個區,大部分學生的家長都是下崗職工,而且以紡織廠的職工為多,多數家長都去了外省打工,這些學生都有個響亮的名字----留守少年,李笑天也是其中之一,這些學生中的大部分都有一個共同的特性,缺少家長的關心和管教,所以多數孩子都無心學習,學生如果心不在學習上,必然就會滋生出許多不良的習性來,紀律散漫,打架成風,差不多到了小學四五年級始,男女學生就有勾肩搭背,摟抱接吻的現象了。

這樣的學校裏,學生中間必然又是三個一群,五個一黨,全憑拳頭說話,誰的拳頭猛,誰的力氣大,誰就是老大,每個班都有自己的班級老大,學年有學年老大,學校有學校老大,三小的老師最難當,許多有門路的老師來了三小不出一年都想法子離開這裏,因為這裏的學生是天底下最難管的學生,要說別的學校一個班級也會有那麼一個兩個難以管教的學生,那麼三小一個班上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學生都沒有人能夠管住,包括女生。

學校的周邊治安狀況也是很差,許多初中畢業的留守少年就不願意繼續讀書了,整天遊手好閑的留守少年們不是上網吧打遊戲,就是互相打架鬥毆,缺錢了就到各個中小學門口去搶劫學生,學校方麵對這些進入社會的留守少年是束手無策,公安局也拿這些留守少年沒有辦法,搶個三塊五塊的不夠判刑,而且這些少年動作迅速,打一槍換個地方,另外留守少年的人數眾多,公安局苦於警力缺乏,難以對付。

這樣,在校學生個個上下學是提心吊膽的,為了人身安全起見,一些膽小的學生不得不向力氣大的學生交保護費,想這些在校的老大們能夠保證他們上下學的安全。這種情形幾乎是津州市內每所中小學頭痛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