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千秋問道:“那你都了解到什麼了?適合擔任什麼職務?”
洪寧裂嘴一樂,笑道:“大帥,在下隻是初步了解個人的籍貫和所學,對於他們適合什麼職務,這樣的問題要由您來決定,可不是在下能插嘴的。”
徐千秋對這樣的回答很滿意,洪寧人夠機靈,文章寫的不錯,對新州的發展論述的也很有道理,而且能知進退,這就很難得了,要是他趁自己不在家,擅自做主封官許願,那就隻好把洪寧先雪藏起來了。
就算是用他也決不可大用,免得他暗中結交勢力,日後成尾大不掉之勢。
徐千秋道:“好吧,咱們先到你們落腳的地方去看看。”
洪寧聞聽趕緊在前麵帶路,一幫人轟隆轟隆的跑回那個商行。
那個商行門口還掛著馬記的招牌,看到這個招牌,徐千秋想起來,自己當初去找羅玉章給弟兄們要藥費,就是被羅玉章騙到這裏,結果被馬記的打手毆打淩辱,若不是王誠路過這裏出麵製止,自己恐怕就要被打死了。
自己成為冀州副都督的之後,馬記商行的人知道自己絕對不會輕易放過他們,所以借著白匈奴蠻子攻城,都丟下商行逃命去了。
眼下這裏成了洪寧等人落腳地。徐千秋點了點數,居然有六百多人,比上次考試的人數還多。洪寧解釋道,上次考試的時候,有些人不在安置大營,並沒有參加考試,這次自己專程回去,除了把那些考生帶出來,還特地安排人四處宣傳呐喊,結果又出來一百多讀書人。
洪寧就自作主張把他們全都帶回來。還按當初徐千秋擬定的題目給他們重新考了試。
徐千秋心裏很高興,他剛才點人數,其實心裏是有想法的,他擔心洪寧這次隻把對自己有關係的人帶來,那些沒關係或者性情不和的人根本就沒通知,但是事實證明,洪寧做事很到位,人數不但沒少,還增多了。
這證明洪寧還是靠得住的。
徐千秋大體翻了翻卷子,這百十多份卷子大多字跡潦草,文章更是無可取之處。
但是有兩人的卷子卻引起他的注意,一個是耒陽杜斌,此人是墨家子弟,他在文中提出“新州東臨大河,戰敗無路可退,西鄰草原,強虜來襲無險可守。加之新州人丁單薄,與蠻夷不可力敵。故,學生鬥膽建言,在軍中建立強弩,以彌補步騎之不足……”
這就是古人的科技強軍啊!用科學的武器來強化軍隊戰鬥力,這是後世美國人的建軍戰略。
這個杜斌居然現在就提出來了。先不管他的強弩是什麼樣子,單是這種思想,在當時就是一種突破。
並且這個杜斌還是與王誌約定論戰的那個墨家子弟,隻不過徐千秋和古今福到安置大營招人,這場預定的論戰被迫取消了。
第二個人是冀州白偉,他是冀州土著,當年在杜威麾下做過斥候,後來腿部中箭不得已離開行伍,轉而到中原遊學,拜入兵法大家門下苦讀數年。
他本來就是戰場上百戰餘生的老兵,見過戰場廝殺是什麼樣子,所以學起兵法來遠勝那些從未上過戰場的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