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
作者:樂嘉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性格色彩,
如何辨別自家“毛毛頭”的性格色彩並搞定他,
是爸爸媽媽需要學習的一門功課。
在孩童時代,紅色性格的人是最引人注目的:他們活潑、好動,眼睛一眨一個主意,總有想不完的點子;他們從小就喜歡新鮮有趣的事物,無法忍受死氣沉沉、一成不變。那麼,當“紅色”孩子遇到“綠色”父母時,又會發生什麼呢?如果把心態平和、情緒平穩的“綠色”父母比喻為溫吞水的話,那麼“紅色”孩子就像在這溫水中遊泳的青蛙。一方麵,青蛙留戀這溫暖包容的環境;另一方麵,又竭力想要在這溫水中撲騰起一些激情和變化,困惑和煩惱由此而生。
關鍵詞之一保護
“綠色”的性格經常被認為是“軟弱”的,因為他們隨和、與世無爭,在人際關係中非常注重他人的感受。“綠色”父母如果遇上堅強獨立的“黃色”小孩,就不需要他們來保護,因為“黃色”本來就喜歡自己做決定和幫人做決定;但如果遇到“紅色”孩子,那情況就另當別論了。“紅色”骨子裏有依賴性,情感上依賴、做決定也依賴,內心是非常希望親人為自己出頭的,一旦遇到和外界衝突的情況,綠色父母的“老好人”態度會讓紅色孩子很失望。
舉個極端的例子。我的一位“紅色”朋友,生活境況很不如意,受教育程度低,找工作也很困難,每到一個工作崗位,總要受人欺負,紅色本該具有的優勢—樂天、積極、善於表達、善於結交朋友,在她身上卻完全看不到,而紅色的過當卻一應俱全。細究原因,跟她的家庭環境有很大關聯。她的父親是“綠色”,母親是“黃色”,她還在繈褓中時,母親和奶奶發生衝突,執意要離婚,“綠色”的父親無奈同意,於是母親淨身出戶,拋下女兒獨自去異鄉漂泊。後來,父親給她娶了個“紅色”的繼母,繼母進門之前,說會視她如己出、不再生育。但結婚之後,態度大變,不僅生下自己的孩子,還把我那位朋友趕到爺爺奶奶家。
整個過程中,“綠色”的父親一副無能為力的模樣:不想破壞家庭的和諧,不去幹預所有的事情,隻是任其發生,結果,朋友“遭了殃”。因為缺少父母關愛,由爺爺奶奶養育,她的很多思想觀念比較守舊,“紅色”所需要的活力和激情被壓製了:小時候,她擅長唱歌、跳舞和繪畫,可長大後,這些寶貴的天賦都消失了;她的成績越來越差,並且越來越孤僻,跟同學搞不好關係。由於個性的緣故,她工作以後總是處理不好人際關係,被迫從一個單位換到另一個單位。在她孤立無援的時候,“綠色”的父親因為怕她的繼母生氣,也隻是每個月偷偷塞給她一些生活費,卻並沒有出麵幫助她,更不要說對她今後的生活有所建議了。
“紅色”的人容易受外界影響,缺乏自身的動力和定力。如果父母在早期能給予適當的引導,保護脆弱的“紅色”孩子不受傷害、遠離負麵影響,成年以後,紅色可以成長為堅定而有主見的人。但“綠色”的父母往往缺乏影響和改造他人的欲望,即使對於自己的孩子,他們也很容易采取“不作為”的做法。當孩子麵臨被傷害的威脅時,無法從“綠色”父母那裏得到足夠的安全感,這將對他們的個性發展產生很大的負麵影響。作為“綠色”的父母,隻一味地做自己的“老好人”並非總是好的,要通過改善自己、解決人生中的難題,才能更好地保護孩子,讓孩子在健康快樂的環境裏成長。
關鍵詞之二導航
如果沒有學習過性格色彩,我的一位“紅色”學員可能會永遠怨恨他的“綠色”父親。“紅色”學員有著像青蛙一樣跳來跳去的活力和衝動,從小打架鬧事,但“綠爸爸”從來不說他也不管他。在他上中學時,發生了一件大事,母親因癌症去世了。他記得,好多年以前,母親就有胃痛的老毛病,他一直建議母親去看醫生,但母親想給家裏省錢,總說“沒關係”,而“綠爸爸”也聽之任之,從未力勸她去看病。母親去世後,那位“紅色”學員對父親充滿了怨恨,他認為,就因為父親太不關心母親、凡事“無所謂”,才導致了母親病重不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