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作者:吳向紅
你對備孕是否有一些錯誤的認識?
有人反駁道:不就那點兒事,哪來的誤區?先別著急回答,看看下麵這些內容再說。
誤區1:
嚐試數月仍不孕,就是有問題
許多夫婦都以為,隻要停止避孕後很快就會懷孕,但其實對於大部分的夫婦來說,在他們開始嚐試受孕的第一個月很少能夠成功。有資料表明,夫婦雙方均正常的情況下,同居一年內受孕的概率約為70%至80%。我國醫學教科書上關於“不孕症”的定義是:夫婦婚後同居,有正常性生活,未避孕達1年以上而未能懷孕者。所以在一年之內還有很長的時間可以慢慢嚐試,不必太著急,過重的心理負擔會幹擾人體的內分泌係統,反而影響正常受孕。
誤區2:
健康夫妻不愁“孕”
有許多人認為自己“身體倍兒棒、吃嘛嘛香”,經常參加體育鍛煉,單位體檢結果全部正常,一定不存在“愁孕”的問題,但這想法是錯誤的。
受孕是一個自然又複雜的生理過程,女性的生殖器官是否發育正常、卵巢是否能排出正常的卵子、男性精液中是否含有足量正常活動的精子等,條件中任何一個環節出現“故障”,都會阻礙懷孕。
誤區3:
隻要補充葉酸,胎兒就不會畸形
孕婦缺乏葉酸有可能導致胎兒出生時出現低體重、唇齶裂、心髒缺陷等。如果在懷孕頭3個月內缺乏葉酸,可引起胎兒神經管發育缺陷而導致畸形。因此,國家計生委推薦準媽媽孕前3個月開始,每天服用400微克葉酸,以防止因孕婦缺乏葉酸而生出神經管發育缺陷的嬰兒。
但引起胎兒畸形的因素多種多樣,服用葉酸隻可防止因葉酸缺乏引起的新生兒神經管缺陷發生,而不是萬能的防止新生兒畸形的藥物。
誤區4:
孕前多進補才能優生
有人認為,即將生育的時候,應該大補一些中藥會有好處,其實這種觀點是錯誤的。“是藥三分毒”,中藥亦如此。在打算生育之前,用藥更應該謹慎行事,即使是補藥,也要確定沒有副作用時才可服用,切忌濫用。如果體質虛弱或身體稍有不適需用中藥調理,也應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
誤區5:
備孕期間性生活次數越多越好
有些夫婦準備要寶寶時,會有意識增加性生活的次數,認為這樣可以盡快懷孕,但結果往往適得其反。夫妻性生活頻率過高,會導致精液稀少,精子的數量和質量也會相應減少和降低,使精子活動率和生存率顯著下降,與卵子相會的“後勁”大大減弱,受孕的機會自然降低了。
誤區6:
隻要遠離寵物就不會感染“弓形蟲”病
很多女性認為,遠離寵物就不會得“弓形蟲病”了,這顯然是個誤區。
間接攝取含弓形蟲包囊或活體的食品而患病的傳染途徑也不容忽視。另外,如果男方是患弓形蟲的病人,那麼他的尿液中、唾液中、分泌物以及精液中,也會帶有弓形蟲包囊,可以通過性行為傳染給備孕期間的準媽媽。
1﹒“蜜月寶寶”好不好?
實際上,蜜月中懷孕是不宜提倡的。
許多人都深有體會,結婚籌備婚禮是個“累活”,在這種狀態下所產生的精子和卵子,質量較差,很可能不夠健康或存在某種缺陷,不利於優生。
旅行結婚的夫婦,由於生活缺乏規律或對新地點的氣候不適應,容易出現抵抗力下降,發生泌尿係感染、感冒,甚至容易遭到風疹、流感等病毒的襲擊,會增加引起胎兒畸形或其他先天性疾病的風險。
而婚房大都是剛剛裝修好的房子,一些裝飾材料、新家具或多或少存在著對人體有害的有機溶劑、黏合劑等,對成人可能沒有太大的影響,卻可能對正處於各器官係統發育的胎兒造成不可逆的損傷。
2﹒激情夫妻關係才會生下聰明寶寶?
男女雙方的性高潮都有利於提高受孕率和實現優生優育。男性在性和諧中射精,由於精液激素充足,精子活力旺盛,有利於及早與卵子會合,減少受到外界因素傷害的可能。女性處於性高潮時,體內激素分泌旺盛,卵子生命力強,子宮頸堿性分泌液的增多,不僅有利於精子的遊動和營養供應,還可以中和陰道的酸性環境,有利於精子的生存和活動,對精子有保護作用。
但如果夫妻為了追求“同步高潮”而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可能會適得其反,所以千萬不必拘泥和苛求。
(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 副主任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