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本心覺醒的前兆(1 / 2)

楊均的確是在思考,不過更準確的說,應該是進入了空靈之境思考的狀態,所謂的空靈之境,就是說一個人在某種特殊的情況下進入了物我兩忘的狀態。在這種這種狀態下的人的思維是是無限敏捷的,而且,也是最具創造力的。

在聽完老者的話後,楊均一直在腦海中不斷的問著自己這三個問題,如是這般多次後,楊均隱隱間覺得似乎冥冥之中有什麼東西在指引著自己的思緒一直在不斷的回想老者提出的幾個問題。慢慢的,楊均就進入了這種空靈之境,完全忘記了自己身在何處,到最後,甚至連自己為什麼會這樣都不記得了,唯獨還記得就是老者提出的三個問題。

眾人當然不知道楊均此時的狀態,所以紛紛回答著老者的問題,對這一切,楊均渾然不覺,依然沉浸在那種玄而又玄的空靈之境。

楊均隻覺的自己渾身暖洋洋的,很舒服,大腦一片清明,一直在回想著老者提出的三個問題,腦海中所有的知識都在不斷的快速運轉著,和道有關的內容統統浮現在眼前,而且還能快速的將這些龐大無比的內容整合起來。

“哎,你想好了沒有啊,怎麼還在想啊,再想天就要黑了。”羅雪兒見楊均一直沉默不語,當即輕輕推了一下楊均。

正沉浸在空靈之境的楊均猛地被人驚醒,一下子從那種玄之又玄的狀態中醒來,見是羅雪兒,當即想起了自己剛剛正在思考的問題。隨開口道:“什麼是我?我為我而非汝,汝為我而非我,我生於物而非物,物與我同而非,我生物未生,我覺世萬千,所以,知我為我。

道是本源,道是天地萬物之母,無和有都來自道,是道的不同角度的名稱。這是最為玄妙和深奧的。道是萬物的本體和來源。天地萬物都是由道演化而來。道作為本原,是渾然一體的東西。

我的道,即是我於這世間一切行為的本源,是做一切的根本,亦可稱作立身之本。”本來,楊均大可將“道可道,非常道”這類華夏古典文化中最精妙的東西講出來,原本一開始,楊均也是打算這麼講的,可是不知道為什麼,在經過了剛剛那種玄而又玄的空靈之境後,楊均卻不願意再講那些了,當下也隻是講了一部分自己剛剛進入空靈之境時總結出來的一些看法。

“妙哉妙哉,想不到你小小年紀竟然有如此見底,真個是後生可畏啊!”老者感歎道。

“前輩謬讚了,小子不過班門弄斧而已,想來,前輩對這三個問題也有自己的見解吧,何不說出來,讓晚輩等見識一番。”楊均道。

“好,老頭子第一個問題是,什麼是我。我就是人人皆有的本性,也是本我。

第二個問題,什麼是道。這花從含苞到凋謝的過程就是道。

第三個問題,什麼是我的道,本性從發現到消失的過程就是我的道。”

“晚輩等受教了。”眾人起身一拜道。

“嗬嗬,時間不早了,老頭子我也該回去了,不必相送,咱們有緣再見吧!”說罷,老者就起身離去了。

老者離去,眾人又在這留侯廟賞玩了一番就回去了。

在這期間,楊均一直心不在焉,不斷地回想著自己剛剛進入的那種玄之又玄的狀態,那究竟是什麼情況,楊均也不清楚,因為在楊均的知識中,並沒有關於這種狀態的描述。

這種空靈之境,一般隻有在十分專注於某件事情時才會出現,不過進入空靈之境未必都是好事,許多苦修之士在一個人苦修時進入了空靈之境,往往沉浸其中,不能自行從中醒來,從而耗盡了壽元,這主要是這些修士心靈上有不同程度的缺憾,往往沉溺其中,不能自拔;一旦能夠成功從空靈之境蘇醒過來,修為無不是突飛猛進的,當然了這種情況是極少的,而且這種人日後都會成為那種光芒萬丈的一代人傑,這可是那些人的絕密,當然不會告訴其他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