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9章 產婦各類疑慮全程解答(1)(1 / 3)

1.產後脫肛或痔加重如何防治?

妊娠期間如果患有痔,經過分娩,一般都易加重。這是因為在分娩時,產婦向下用力,盆腔充血,胎頭下降及娩出時肛門部的血管曲張和充血,因而使痔加重。

對於已有痔的婦女,分娩時,當胎頭先露和著冠時,接生者應當用手於保護會陰的同時壓迫肛門,防止痔及膽管脫出。如果已經發生脫出,在胎兒娩出後,要將脫出的部分立刻整複回去,然後將藥棉團搓成雞蛋大小的硬球,壓於肛門處,並用會陰墊緊壓,以防再度脫出。如果大便後再度脫出,在清洗外陰及肛門後,將脫出部分回納,再用同法壓迫,就會逐漸好轉。

痔在分娩後的2~3周內表現為紅、腫、疼痛,產婦因為怕痛,常常不敢大便,由於便秘、排便困難等,使痔更為加重,形成惡性循環。因此,產後要注意飲食,多吃水果、青菜,除細糧外,還應吃些粗糧,以防便秘。有痔的產婦,產後就應治療。痔翻出過大,發生水腫時,應將之還納回去。方法是在痔的表麵塗些油膏,用手指將充血水腫部分慢慢推送至肛門內,待水腫消退後病情就會減輕,大約一個月左右紅腫和疼痛都會消失。

2.產後為什麼要注意外陰衛生?怎樣做?

外陰部由於解剖的特點,易被尿液、糞便及陰道分泌物所汙染,尤其在產後,惡露自陰道流出,外陰部更易受到汙染。如不注意衛生,加強護理,容易發生產後感染。具體的方法是:保持外陰清潔,墊以無菌的外陰墊;在產後7天內,每次大小便後更換外陰墊時,用棉球蘸無菌清水或生理鹽水擦拭外陰部,拭去惡露。擦時應先擦陰阜部及兩側陰唇,最後擦至肛門,不可由肛門開始向上擦;產婦在產後應當早期下床活動,這不僅可以促進惡露的排除,還可減少汙染機會。

如果外陰部有裂傷或側切傷口,躺臥時,應臥向傷口的對側,如會陰側切口在左,應向右側臥,以防惡露流出汙染傷口而增加感染的機會。

3.產後乳房脹痛是正常現象嗎?

一般婦女於產後2~3天感到乳房發脹,並可擠出少量乳汁,因此在產後3~4天內,不要喝過多的肉湯,以免乳房過於脹痛不適。脹痛時最好用合適的乳罩懸托乳房,以利於血液循環,使疼痛減輕。如果脹痛不減,而且更為加重,可能是由於剛剛開始下奶,乳腺管不通暢所致。為疏通乳腺管可以采用按摩手法,方法是:由乳房的四周,向乳頭的方向輕輕按摩,可以自己操作或由別人協助;也可用幹淨的木梳背蘸些滑潤油,從乳房的四周向乳頭的方向,按順序滑動,均可起到疏通乳腺管的作用。然後讓嬰兒吸吮乳頭或用吸奶器將乳汁吸出,使乳腺管通暢。乳汁排出後,既可避免乳汁淤積,乳房脹痛也會明顯減輕。

如果乳房不僅脹痛,且伴有高熱、發冷,乳房有硬結、紅腫、觸痛,可能是發生了乳腺炎,應立即到醫院診治。

4.產後什麼時候開始授乳?

母乳是新生兒的理想食物,健康婦女都應當以自己的乳汁哺育小寶寶。有少數母親因健康條件所限,或本身有傳染病,不宜授乳。如患有活動性肺結核病、心髒病,其心功能在I級以上;較嚴重的腎髒病、糖尿病、重度貧血、乙型或急性肝炎及其他傳染病時,均不適於哺乳。

關於開始授乳的時間,現在多主張早開奶。產後4~6小時還沒下奶時,就應當盡早地讓嬰兒吸吮乳頭。可能有些產婦不理解,還沒下奶,為什麼那麼早就喂奶?不是白受累嗎?其實不然,早開奶的好處很多。因為乳汁分泌是受神經支配和多種內分泌激素調節的,嬰兒吸吮乳頭對乳汁分泌是一種刺激,這種刺激通過感覺神經向上傳到後腦,然後再作用於垂體,使垂體分泌的催乳素濃度升高,從而促進泌乳。與此同時,垂體又產生一種叫做催產素的物質,這種物質不但可使乳腺管收縮,促進乳汁的排出,還能促進子宮平滑肌收縮,加速子宮的複原及惡露的排出,所以對母親也有很大好處,真是一舉兩得。

5.產婦在授乳前後應做哪些乳房護理?

一般產婦在產後2~3天乳房開始發脹,用手可擠出少量初乳,以後乳量逐漸增多。產後1周左右,初乳轉為成熟乳。在乳汁尚未分泌前,就應當讓嬰兒吸吮乳頭。

在嬰兒尚未吸吮乳頭之前就應當做好準備。先用棉簽蘸植物油浸濕乳頭,將汙垢清除,然後用熱水和軟毛巾把乳房清洗幹淨並擦幹。以後每次喂奶前,將乳頭和乳暈用軟肥皂和清水洗淨,擦幹。產婦洗手後才能喂奶。喂奶後亦應再清洗乳頭1次,以免乳汁幹後粘著於乳頭上。平時亦應保持乳頭幹燥,以免發生皸裂。授乳期婦女平時應戴大小合適的乳罩,以支持脹大的乳房。當乳汁淤積而流通不暢時,不應讓嬰兒用力吸吮乳頭,因為過度吸吮容易發生裂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