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父母都普遍采取了“補償式”晚餐的方式給孩子增加營養。其實,我要說這種“補償式”的晚餐是不可取的,弄不好還會給孩子帶來意想不到的傷害。首先,“補償式”的晚餐容易降低孩子早餐時的食欲。因為如果晚餐吃得過多,孩子消化係統的能力又有限,消化和吸收這些營養物質就需要較長的時間,甚至於大於睡眠的時間,所以容易造成孩子到了早晨的時候就沒有胃口,不想吃飯。而早餐吃不好,孩子在整個上午精力也會不好,從而降低學習效率。其次,“補償式”晚餐有可能導致孩子出現肥胖的問題。因為晚餐過於豐盛,孩子攝取的營養物質超出了生長發育的需要,而且晚上孩子的活動量又小,這樣會使多餘的熱量在胰島素的作用下合成脂肪,逐漸使人發胖。另外,“補償式”晚餐還可能導致孩子產生某些疾病。因為多餘的脂肪會加重孩子心髒的負擔,可能引起高血壓、動脈硬化等疾病。
那麼,對正處於生理發育旺盛期的孩子來說,晚餐應該如何安排呢?對孩子晚餐的安排,首先要考慮的是熱量,晚餐熱量應該是全天攝入熱量的30%~40%為宜。晚餐要少吃肥肉、油炸食品等高脂類食物或不易消化的食物,而以富含澱粉、蛋白質、粗纖維和維生素的食物為最佳。這樣既幫助消化,防止便秘,又能供給身體所需的營養物質和微量元素。晚餐的食物應包括瓜果蔬菜類、大豆及其製品類、魚禽蛋奶類等3大類食物,所占比重分別為60%、10%、30%左右為宜。飯菜要清淡易於消化,在晚餐前最好喝一些開水或湯。
孩子的晚餐還要因人而異,對那些身體比較瘦弱的孩子,父母更應重視其晚餐的質量,來提高孩子的體質。但若孩子已經超重或肥胖,則應堅持“晚餐吃少”的原則。但這裏的“少”是指熱量少,並不是數量少,即少吃脂肪、糖、澱粉高的食物;多吃些蛋白質豐富的食物和蔬菜、水果等。如果攝入數量少了,孩子吃不飽會影響晚上的睡眠質量。
如果孩子晚上仍感到饑餓,可以在睡前1小時適量加餐,但不要吃太飽。加餐的食物要有營養,比如牛奶、麵包、少許的花生、核桃等,既能緩解饑餓感,也有助於夜間睡眠。避免給孩子太油膩的或含糖含鹽較多的零食。
另外,晚餐後不要劇烈運動,不要吃得太晚。當然,設法讓孩子吃好早餐和午餐,使三餐營養搭配均衡,才是告別“補償式”晚餐的根本之道。
要從小保護孩子的血脈
血脈是人體運送氣血的通道。這個通道出現狹窄、梗阻,就會引起氣血供應不足,機體就會缺氧、缺血,導致早衰、疾病,甚至死亡,所以我們一定要保護好自己的血脈。
許多疾病都會損壞我們的血脈,尤其是高脂血症、高血壓、糖尿病對我們的血脈損壞最大。高脂血症破壞血管內膜,使血管發生粥樣硬化。高血壓損壞血管的彈力纖維,使彈力纖維發生斷裂,導致血管彈性減退甚至喪失。糖尿病因血糖增高而破壞血管的基底膜,使血管發生變性。
我和一位心血管外科醫生交談過,我問過他,點滴通血脈的藥能夠溶解血管中的已形成的粥樣硬化嗎?他說溶解不了,我們用手剝都剝不下來,因為血管壁已經變性了,所以隻能介入血管,避開壅堵的這段血管,然後采用搭橋、支架的辦法解決血液運行的問題。
以上問題說明嗬護血脈之難,所以我們養生愈早,效果愈好,保護血脈要從小做起,從孩子做起。
孩子也要避免肥肉、肥油
兒童吃肥肉過多,對身體發育無益。因為肥肉中含有90%左右的動物脂肪,雖然味道很香美,但大量攝入動物脂肪,對正在生長發育中的兒童的健康是不利的。其次,兒童的飲食,要求各種營養素比例適當。而脂肪能供給人體大量的熱量,在胃內停留時間長。一頓飯吃上幾塊肥肉或一些肥油就覺得挺飽了,從而影響其它蔬菜、豆製品等的進食量。另外,過多的熱量在體內會變成脂肪積蓄起來,導致發胖。兒童時期肥胖容易導致成年後的肥胖,而肥胖又是高血壓、動脈硬化、糖尿病等的先導或前奏。因此,兒童不宜多吃肥肉。
現如今的孩子有不少超重的,下麵告訴大家兩個檢測的標準,可以進行對照:
國內常用標準體重法
標準體重(公斤)=年齡×2+8(7~16歲)
輕度肥胖:超過標準體重20%~30%
中度肥胖:超過標準體重40%~50%
重度肥胖:超過標準體重50%以上
國際測量BMI法
體重指數BMI=體重(公斤)/身高(米)的平方即kg/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