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回 文若來訪(2 / 2)

頓了一下,臉色平靜的道:“久聞潁川有個荀文若,少年時候便被人稱做‘王左之才’,甚得一見,幸會,幸會啊”。

荀彧哈哈笑了笑,說道:“隻是他們開的玩笑話,不可當真,不可當真”。

項燕接著說道:“文若之才,潁川郡內誰人不知啊,我時常聽奉孝提起,今日幸得一見,真乃是緣分啊,如果文若不介意的話,我們進去喝一杯如何”。

荀彧道:“難道大人看得起,那是自然可以的”。

四人讓管家弄來數盤小菜,圍桌而坐,項燕問道:“今黃巾峰起,不知文若有何打算”。

荀彧笑了笑,感歎道“作為一文人,最大的心願自然是在亂世之中尋得一明君,出謀劃策,一展抱負,可惜我茫茫天下卻沒有我容身之處”,接著兀自端起一杯酒喝了起來。

項燕微微坐正,抬起頭,兩隻眼睛盯著荀彧的眼睛道:“憑文若之才,怎麼會沒有容身之處呢,潁川郡守石韜乃是潁川最大的官員,文若為何不到他的帳下”。

荀彧哼了一聲,“碌碌無為之徒罷了,不出數日必定被黃巾所破”。

項燕一笑,“那淮南袁術呢,他兵糧足備,文若何不投之”。

荀彧喝了一杯酒道:“塚中枯骨,怎可成大器,必定被人所滅”。

項燕接著說道:“河北袁紹,四世三公,門多故吏;今虎踞冀州之地,部下能事者極多,何不投之”。

荀彧大聲道:“袁紹色厲膽薄,好謀無斷;幹大事而惜生,見小利而忘命,此等人怎可成為的主公”。

項燕大笑道:“天下諸侯,皆被你說得如此廉價,那不知文若眼中的主公是何樣子”。

荀彧淡然一笑:“臨危製變,料敵設奇,一將之智有餘,萬乘之才不足,敢為天下者先,體恤百姓為先,重士愛將為後,胸有大誌,俯覽天下”。

“好,若能找等人才,那文若必定能一展才能,施展自己的抱負”,項燕大聲道。

荀彧觀察了一番項燕,說道:“不知公是何等人物”。

項燕想了想,說道:“我啊,胸無大誌,卻心係天下,人無大才,卻喜納天下英才,天下若沒有民何來君,自當愛惜民眾,胸無沉浮,又怎創大業,隻想在這亂世之中尋一方土地,養育一方臣民,人不犯我,我定不犯人,人若惹我,定讓他雞犬不寧”。

最後幾個字項燕故意重重的吐了出來。

聽到這番話,荀彧久久不知道說什麼,此人雖人心不在天下,卻有暗暗隱著心在天下,雖說自己無甚大才,卻又說自己能號令天下英才,怪是怪,不過自己走訪無數刺史,太守,唯獨此人讓自己另眼相看。

停頓了一番,說道:“若我投奔公,不知你給我何官位”。

項燕道:“若文若願助我一臂之力,軍師之位已經給了奉孝,我自當永遠不會收回,他日其他官位仍由文若去選,包括這主公之位,隻要文若想要我定拱手相讓”。

郭嘉大呼“不可,主公之位,怎可輕易相讓,若文若願為主公效力,我願退出軍師一位,讓與他”。

項燕道:“我邀請奉孝協助我的時候便已承諾了你,便永世不會收回”。

郭嘉接著道:“可是文若兄之才可在我之上千倍萬倍啊”。

荀彧頓時感歎此人可真重信義啊。

荀彧笑了笑,單膝跪地道:“如果主公願意,我甘效犬馬之勞,為主公出謀劃策,一展才華”。

項燕一愣,甚是激動,趕緊將其扶起,大喜道:“有奉孝,文若輔我,當是天助我也啊”。

接著四人便痛飲了一番,聊得不亦樂乎。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