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論金融機構的會計風險及防範措施(1 / 2)

論金融機構的會計風險及防範措施

財會金融

作者:胡惠雄

【摘要】 目前金融業在整個經濟領域的重要性日益顯著,伴隨著國際國內銀行業重大案件層出不窮,這些案件造成的損失之大、影響之惡劣為我們敲響了警鍾,對於銀行會計部位的風險應該受到廣泛的關注。銀行會計作為一項基礎性會計工作,其重要性體現在,要求其對銀行經營管理活動進行核算監督,反映的財務信息必須真實、公允。文章主要從金融會計風險的表現形式、產生風險的原因及防範風險的相應措施等三個方麵對金融會計風險進行了深入探討。

【關鍵詞】 金融會計風險;成因;防範措施

一、金融會計風險產生的原因

(一)不完備的金融監管模式

客觀的說,我國現階段的金融監管模式尚不健全,不足以將金融機構風險控製在較低的水平。一方麵,地方政府出於各種考慮而對當地金融業采取的保護措施,影響了金融機構按市場規則公平競爭,甚至使得某些金融機構享有過多的“政策”優勢;另一方麵,金融宏觀監管尚有真空地帶,個別金融機構不遵守金融法規和製度為前提的競爭行為時有發生,卻屢禁不止,更無從談起防範風險的目標。

(二)激烈的市場競爭經濟環境

我國的經濟環境已由過去的計劃經濟模式逐步走向市場經濟模式。在市場化進程中,市場經濟所常見的缺陷也逐漸暴露出來,如:市場存在著不公平競爭、市場的約束機製缺乏等等。

(三)基層行處管理不到位,違規操作現象嚴重

近年來隨著銀行業競爭的加劇,各行大量新增網點工作的重心主要放在存款上,往往以存款論英雄,用存款指標的考核代替管理,導致基層網點建設嚴重落後於銀行經營管理的客觀要求。

(四)內部稽核不力

在實際工作中,會計工作的稽核缺乏實效性,稽核製度有名無實,流於形式。稽核工作往往是稽核人員敷衍了事,在有關憑證和賬簿上蓋個章,不能及時有效地控製會計風險,有損於稽核職能的發揮,沒有起到稽核工作的實質作用。

二、金融會計風險防範的具體措施

(一)建立多層次會計控製體製,明確各層次會計控製的具體目標

控製係統是一個有組織的係統,根據內外部的各種變化而進行調節,使係統保持某種特定狀態,從這個意義上講,控製是一種聯係與調節,是保證係統在變化著的外部條件下,完成某種目標的行為。因此,目標是控製的前提,是先決條件,也是促成內部控製的要件,沒有目標,就談不上控製。

(二)按照相互製約原理,建立科學的內控製度體係

有效的內部控製實際上是金融機構從決策實施到管理、監督的一個完善的運行機製。其中獨立的會計及核算體製是其基本要求之一。會計製度的完善,有利於內控製約機製的充分發揮。金融會計人員業務上隻接受會計主管領導,會計人員進行賬務處理的唯一依據是有效的會計憑證。在加強會計業務製度體係建設時,要注意其全麵性、規範性、適用性和協調性,即這一製度體係在會計業務中覆蓋要寬廣,操作要規範,不能脫離實際,並能有效與其他部門工作配合。一套完善的會計製度將有利於堵塞漏洞,有利於防止和杜絕銀行“三假”的產生,提高會計信息的真實性,才能有效控製人為調表而造成的會計信息失真現象,化解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