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金融會計風險的防範措施研究
財會金融
作者:薛珂
【摘要】 當前金融業在經濟領域的重要性逐漸增加,而伴隨著一係列金融危機事件(亞洲金融危機、美國次貸危機、歐債危機等)的發生,金融風險的防範與控製逐漸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本文在參閱大量相關研究文獻的基礎上,並結合自身的一些淺薄見解,通過探究金融會計的定義和表現形式,分析金融會計風險產生的具體原因,並有針對性提出金融會計風險的預防措施與措施。希望能夠為金融會計風險事務提供一些理論上的支持與幫助。
【關鍵詞】 防範;金融會計;風險;防範措施
金融會計作為當前金融管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其隨著金融體係的不斷發展,愈發的重要。目前金融會計的重要性主要體現在其對金融機構經營管理活動的核算監督以及其所反映的財會信息必須及時、完整、準確、有效,符合客觀實際。但是,金融會計也麵臨著人為因素以及周圍複雜環境所帶來的各種風險;金融會計風險具體指的是:金融機構在經營管理過程中,由會計核算錯誤或者是會計信息失真而導致決策失誤,以及主客觀條件的惡化或者是其他情況,致使金融機構的資產、資金以及信譽等蒙受損失的可能性。
金融危機對我國金融市場的衝擊在一定程度上是一個預警。從會計防範這一角度來看,成熟的會計核算監管機製是我國金融體係所欠缺的部分,因此自我調解的靈活性、反映問題的客觀公正性、提供信息正確且及時、果斷有效的處理對策,這些金融風險的控製目標並不能完全達到。因此,當前我國金融會計風險的研究和預防措施的製定仍需進一步加強。
一、金融會計風險的表現形式
(一)票據結算的風險
伴隨著改革開放的大力開展,我國的經濟活動也逐漸增加,金融票據的支付數量更是日益增長,但大量的結算票據業務也給金融業帶來了很多風險。從金融會計核算這一角度來看,所產生風險的具體原因主要表現在票據填寫的不規範;櫃台的人員違規操作或錯誤操作;票據犯罪的花樣翻新;銀行企業之間對相關的製度理解的不一樣等。
(二)會計核算的風險
在會計核算過程中的許多環節因可能引起的失控所導致的各種風險即會計核算風險。主要體現在未執行流程中的規定而造成的短款風險以及虛列導致金融機構的利潤不實等風險上。例如通過會計記賬的方式將本應計入表外利息的收入計入表內收入所致的支出少計,收入多記。除此之外還有一種現象是年末時將超過指標的費用開支虛增利潤,通過列進“其他應付款”等相關的科目,使用上級下達的費用指標,下年年初時再衝回。
(三)會計監督的風險
因金融會計監督的不到位,監督作用不能及時、有效的實行而導致的金融風險即會計監督的風險。個別的金融機構為短期的利益考慮,隻重視信貸管理,講究存款規模,卻對會計監督不加重視。例如在財務管理方麵,基本上是隻應用先花錢,之後記賬的模式,會計監督作用和管理職能不能落實,對違反金融財經紀律方麵的行為,因為缺少有效的措施不能起到應有的會計監督作用。
(四)聯行風險
銀行會計聯行在金融服務領域發揮的作用日益增加,但由於銀行業界對銀行會計聯行的風險缺少重視,發生過多起銀行會計的人員竊取會計聯行資金的案子,對國家和金融機構的財產造成了很大的損失,使得極少數的金融機構的內部人員以此來騙取金融機構的資金,造成了聯行的風險。
(五)會計人員方麵的風險
會計工作人員作為會計事務的實施主體,其綜合素質水平以及工作責任心或者是在具體會計事務處理中存在人為偏差、違規操作等現象,也會導致金融機構資金、資產蒙受損失。
二、金融會計風險產生的原因
(一)外部政策原因
1、會計謹慎原則貫徹的不夠徹底
我國自1993年的財會製度改革之後,確立了權責發生製的會計原則,但是在權責發生中並未將會計謹慎性原則貫穿於業務發展的始末。金融體係不采用會計謹慎性原則來職責自身經營行為,小則關係到自身經營的利害得失,大則關係到整個金融業的安危以及我國社會經濟的穩定。從根本上來說,經濟發展規律是不以人們的意誌而產生轉移的,因此可以說亞洲金融危機就是金融行業的發展脫離了會計謹慎性原則而最終導致了泡沫經濟破滅而造成的。所以說,我們在會計事務中隻重視權責發生製而忽略了謹慎性原則,不僅對我們方法日常經營管理中的風險非常不利,甚至還可能直接導致風險的發生。
2、不完善的金融監管模式
由於我國現有的金融監管模式還並不完善,所以還不能將金融機構的風險降低到降低的範圍。地方的政府對當地的金融業所采取的保護措施,在金融機構按照市場規則采取公平競爭的秩序方麵產生了一定的影響,甚至使一些金融機構得到更多的“政策”優勢。有些金融機構的自身內控措施還需加強,權力製約失去平衡、製度建設的落後、會計信息的失真等情況仍然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