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人的全麵發展思想的本質初探
思政研究
作者:範帆
【摘要】 人的全麵發展在當代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建設中變得越來越重要。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當代中國越來越關注人,人的發展也越來越為人們所重視。在這樣的曆史條件下,我們要深入挖掘馬克思關於人的全麵發展的思想的本質。這有助於我們深入理解人的全麵發展的思想,能夠更好的運用到現實中,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所服務。
【關鍵詞】 馬克思;人的全麵發展;本質;現實意義
一、馬克思人的全麵發展思想的研究進程
在馬克思主義著作裏,並沒有現成的完整的關於人的全麵發展的定義,人的全麵發展的涵義散見在馬克思的有關論著當中,如《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英國工人階級狀況》、《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德意誌意識形態》、《哲學的貧困》、《共產主義原理》、《共產黨宣言》、《經濟學手稿》、《資本論》、《反杜林論》等。因此,應當把這些著作聯係起來作為一個整體進行考察和研究,不能隻從某一著作就輕率得出這一學說的全麵結論和質的規定性。
馬克思人的全麵發展思想的萌芽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已經出現。“在馬克思看來,試圖撇開普遍的異化來談論個人的全麵發展,乃是一種‘浪漫主義觀點’。”在手稿中,馬克思把人的曆史看作是人性異化和複歸的曆史,在勞動異化理論基礎上為考察人的全麵發展確立了新的理論前提,提供了考察這個問題的新的出發點和思想線索。但是,手稿中並沒有出現“人的全麵發展”概念,人的全麵發展問題尚孕育在“人的本質”這個命題中,還沒有從這個母體命題中脫穎而出。對於人的全麵發展獲得認識上的突破,需要更堅實的理論支撐點。
從《德意誌意識形態》到《共產黨宣言》的發表,是馬克思主義關於人的全麵發展理論形成和得到初步發展的時期。在這個時期中,已經形成的唯物主義曆史觀、科學社會主義和馬克思主義創始人研究政治經濟學的初步成果為這個理論奠定了堅實基礎。《德意誌意識形態》在基本形成的唯物主義曆史觀基礎上對人的全麵發展問題作了比較係統的分析,從而奠定了馬克思主義人的全麵發展思想的基礎,標誌著馬克思主義人的全麵發展理論的形成。
二、人的全麵發展是對人類整體及個體發展的現實關注和終極關懷
從對馬克思主義的全麵理解來看,人的全麵發展是貫穿其思想的主線。他批判地繼承了德國古典曆史哲學中曆史發展的規律性的思想、曆史發展進程中類的發展要求個體作出犧牲的思想、分工導致人的片麵發展思想,以及未來理想社會裏個體與類的對抗消解和人的個性因此而獲得全麵發展的思想,體現出馬克思主義哲學對人的深刻思考和終極關懷。
人是馬克思主義的出發點。馬克思十分關注作為生命個體的單個的人,關注每個個體人的生命質量和價值實現。他認為,首先要研究人的一般本性,然後要研究在每個時代曆史地發生了變化的人的本性。深入分析馬克思的人的全麵發展理論,可以發現,人的社會性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基石,而生動感性、全麵發展的個體人才是馬克思真正關注和重視的核心。“人的全麵發展,從來就不可能僅僅是指整體人的全麵發展,而主要是指個體人的素質、能力、個體生命價值的充分實現與發展。因為,離開了個體的有價值的生命活動和存在,‘整體的人’就隻是一個空洞的概念而已。”馬克思的目標是使人在精神上得到解放,使人擺脫經濟決定論的枷鎖,使人的完整的人性得到恢複,使人與人、人與社會、以及人與自然處於統一和諧的關係之中。馬爾庫塞曾認為:“馬克思主義注重強調政治意識的發展,極少表現出對個體中的解放根基的關注,也就是說,它不從個人最直接和最徹底地體驗著他們的世界和他們本身的地方,即從他們的感性和他們的本能需求中,去尋找社會的基礎。”應該說這是對馬克思人學理論的誤解和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