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議提高軍人道德素質的有效途徑(1 / 2)

淺議提高軍人道德素質的有效途徑

思政研究

作者:敏真非

【摘要】 軍人道德素質具有豐富而發展的內涵。現代社會提高軍人道德素質有效途徑的核心內容具有共通性但同時麵臨諸多現實的挑戰,需要建設務實的係列保障措施確保提高軍人道德素質的有效途徑得以延伸。

【關鍵詞】 軍人;道德素質;提升

提高軍人道德素質問題是一個古老而又常新的現實課題。近年來,伴隨著全球化與信息化時代的到來,全新的軍事變革的不斷深入推進,世界上軍事鬥爭形勢日趨複雜化與多元化,軍人的道德素質已經比較突出地擺在隊伍建設的麵前。

一、軍人道德素質的主要內涵

軍人道德素質通常是指軍人通過一係列現實的道德行為所表現出的一種具有特殊一貫性與穩定性的素質與內在品格。就整體而言,軍人還具有宏觀的道德原則,另外中觀的軍隊道德規範是軍人道德素質形成的骨骼和框架,自然是特殊的軍事生活實踐對軍人日常行為所必然提出的基本要求,同時也是軍人在處理各種關係時應遵循的基本依據與道德準則。而軍人道德素質則可以表現為軍人道德的血肉與皮毛,是每一個個體軍人所表現出的一種具有一貫性與穩定性的現實品行和素質指導自己的言行和戰鬥狀態。正如孫臏在《將文》一篇中指出:將者不可以不義,不義則不嚴,不嚴則不威,不威則卒弗死,故義者,兵之首也;將者不可以不仁,不仁則軍不克,軍不克則軍無功,故仁者,兵之腹也;將者不可以無德,無德則無力,無力則三軍之力不可得,故德者,兵之手也。因此,在孫臏看來,義仁德直接而係統地構成了古代軍人的道德素質。

在心理學的特殊視野下,現代軍人的道德素質主要包括四大要素即:道德認識,道德情感,道德意誌與道德行為。四大要素其中的道德認識是情感基礎。而其中的道德情感的激發與道德意誌的形成一般都源於對道德知識的正確理解與科學掌握。軍人的道德情感與道德意誌同時是軍人道德素質的內在動力與有力保證,一般是把道德認識有效轉化為道德行為的中間連接環節。軍人的道德行為習慣則是道德素質表現的最終外化表現。上述軍人道德素質所總體蘊涵的四大要素是軍隊長期實踐總結的彙總結果,因此具有相對的穩定性與延展性。個體軍人道德素質一般作為軍隊總體道德的主要構成,基本上發源於社會道德同時又產生於軍事部隊生活實踐,因此這決定了軍人道德素質既有廣義道德素質的基本要素同時又具有非常特殊的職業道德素質特點,諸如:忠於國家、英勇善戰、服從紀律、堅忍不拔、視死如歸等。

二、提高軍人道德素質有效途徑的內容與挑戰

提高軍人道德素質的具體目標與內容有一定的共通性。在各國軍隊建設的曆程中,形成了諸多目標內容,如榮譽重於生命與使命重於一切的強烈使命感意識,軍人應該具有的強烈愛國主義精神與榮譽感,在戰爭中的舍生忘死以及英勇頑強的係列戰鬥精神。各國軍校把軍人的道德素質目標明確化,著名的美國西點軍校把責任、榮譽與國家奉為每名軍校學員的座右銘;俄羅斯軍校強調軍隊應該以培育榮譽、形象、責任、紀律與勇敢當代軍人,並且以重振俄羅斯擔當作為道德使命的目標;法國軍校提倡軍隊忠於法蘭西,做不屈的高盧雄雞的道德目標,倡導紀律、忠誠、獻身等軍隊理念;英國軍校提倡軍隊需要忠誠、自豪與堅定,力求做到真正的不列顛勇士。我國對軍隊建設的軍人核心價值觀提倡熱愛人民與報效國家,倡導獻身使命與崇尚榮譽,具體道德素質的內容可以包括忠誠、勇敢、智慧、團結、守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