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好聲音》熱播原因剖析
社科縱橫
作者:馮誌
【摘要】 2012年,國內多家省級衛視在音樂選秀市場上下足功夫,欲在此領域尋找新的突破,十餘檔音樂選秀節目的集體開播,宣告著新的音樂選秀時代來臨,而浙江衛視的《中國好聲音》突出重圍,成為其中的佼佼者。。
【關鍵詞】 《中國好聲音》;熱播;原因
從2004年開始,“音樂選秀”這種新的電視節目形態便在我國興起並蔓延,居高不下的收視率和巨額的廣告收入使得音樂選秀節目成為一道令人矚目的電視文化奇觀。2012年,多家省級衛視繼續對音樂選秀市場虎視眈眈,紛紛欲在此領域一顯身手:如青海衛視的《花兒朵朵》、東方衛視的《聲動亞洲》、遼寧衛視的《激情唱響》、江西衛視的《中國紅歌會》、浙江衛視的《中國好聲音》等等。在上述音樂選秀節目中,浙江衛視的《中國好聲音》無疑成為其中的佼佼者,自節目播出後,各大媒體高度關注,網上紛紛熱議,節目收視創下新高。為什麼音樂選秀節目能夠再次熱播,《中國好聲音》是如何在選秀節目紮堆的今天突出重圍,在節目熱播背後又滿足了中國觀眾當下怎樣的收視需求,這都是值得關注和探析的。
從當年湖南衛視的《超級女聲》到現在浙江衛視的《中國好聲音》,我國音樂選秀節目不斷的對國外音樂選秀模式進行創造性吸收,經過幾個年頭的發展後已經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模式階段,中國音樂選秀節目在經曆了短暫低潮之後今年重整旗鼓,收視率再次達到高潮,其理論研究也隨著節目模式的不斷變化而拓展延伸。然而當前電視欄目依舊處於泛娛樂化的時代,要將音樂選秀節目維持並繼續發展下去,就必須倡導正確的價值觀,提升節目的文化品位,創新其娛樂形態,加強媒介規範等。通過對《中國好聲音》的研究,探析當前中國音樂選秀節目熱播的原因,解析其中的利弊以及對社會的影響,引出音樂選秀節目未來的發展走向,探尋其與文化傳播的關係,讓音樂選秀在多元化的商業競爭中向著更為專業的方向發展。
除了積極吸收借鑒國外優秀節目模式,中國的音樂選秀還需在此模式基礎上進行本土化創新。曾紹武在《創新節目模式 繁榮電視文化——大型音樂選秀節目〈激情唱響〉的傳播效果評述》一文中通過對傳播過程的分析,把節目成功的因素總結為六點:1、引進世界頂級的節目模式,是成功的關鍵;2、組建國內一流的創作團隊,是成功的保障;3、開展豐富多彩的營銷活動,是成功的前提;4、組織覆蓋全國的海選活動,是成功的基礎;5、製作異彩紛呈的電視節目,是成功的標誌;6、實行科學高效的節目管理,是成功的手段。可以說,這六點是音樂選秀節目不可或缺的六個因素。
前幾年,由於缺乏真正向上發展的音樂市場和環境,音樂選秀節目始終在熱鬧十足、質量有餘中徘徊不前,從某一層麵來講,中國本土的選秀節目,可稱之為自娛自樂並伴隨著極大商業動機的山寨選秀,因此必須要把選秀模式定位在高端的平台上,新瀚在《〈激情唱響〉立足高端平台欲打造全國第一音樂選秀》一文中特別提到了這一點。對於高端定位的體現,新瀚歸納為“定位高端,打造國際水準音樂選秀;製作精良,國際化製作團隊執行;賽製特別,超級評委助陣。”通過與國際化接軌的運作方式,打造具有中國特色的品牌欄目。
如今,互動已經成為了大眾傳播的必備元素,強調其中的平等性與雙向性。當以網絡、手機等新媒體出現之後,大眾傳播的互動性變得更為重要,傳受雙方在其中形成不同的信息源,並相互轉換,在互動中又形成新的信息源,在互動中爭議則會引發傳播的裂變。《中國好聲音》開播之後,人們在微博上相互轉發關於“好聲音”的信息,其中包括了姚晨、張靚穎等眾多的明星。當然其中的爭議和質疑也不在少數,特別是對於學員的身份,因此浙江衛視也在節目後加播了楊坤主持的《酷我真聲音》,進一步讓觀眾了解學員的背景和想法。在輿論如此活躍的今天,節目引發的爭議在一定意義上也是一種有效的傳播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