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近期玉米購銷形勢分析(1 / 2)

近期玉米購銷形勢分析

社科縱橫

作者:曲桂珍

2013年下半年,作為我國三大穀物之首的玉米品種,從田間完成收獲到進入流通流域,一直呈疲軟態勢,購銷形勢不旺,綜合原因如下:

(1)玉米豐收,產量增加。據權威資料顯示,2013年全國玉米總產量21500萬噸以上,較上年增長700萬噸,而20132014年玉米銷量預計在19800萬噸,產量明顯大於銷量,使玉米庫存進一步增加,另外由於玉米種植省工省力,且近三年價格穩中有升,玉米種植效益也不斷加大,糧農種植積極性提高,再加上棉花市場的萎縮,很多“棉農”轉成了“玉米農”,玉米種植麵積逐年增加,單產量也不斷提高,市場供應量充足。

(2)價格回落,糧農惜售。以華北地區為例,從2012年11月份2.2元/公斤回落到2013年4月份2.06元/公斤(入戶收購價格,水分小於15%),其價格一直到12月份都沒有上漲的跡象,與去年同期相比玉米價格每公斤回落0.14元,降幅6.36%,許多飼料廠、澱粉、酒精等深加工企業掛牌收購價低於市場價,這種狀況一直持續至2013年底未能走出低穀,致使價格回落繼續,使糧農持觀望的心態,達不到期望值就更惜售,越落越不賣,成為購銷不暢的一個症節。

(3)豬肉價格持續下跌導致豬飼料價格進一步下降,至2014年春節銷售最旺季豬肉每公斤都不到20元,大多養殖廠出現虧損。禽類方麵,受禽流感疫情影響,禽肉價格走勢疲軟,加劇了市場的恐慌心理,飼料廠的吞吐能力降低,貿易商的心態也隨之受到影響,從原料供應環節到飼料加工生產企業無不持謹慎心理,近期從飼料、酒精、澱粉到部分深加工產品的需求有所減弱,價格跌幅較大。豬價走弱、禽流感疫情蔓延,養殖業疲弱將最終影響到玉米銷售。

(4)受國際市場的衝擊,在2013年短時間內產量大於需求量,世界主要玉米生產國美國,由於種植技術的提高及氣候的適應,2013年玉米大豐收,導致國際玉米價格回落,從而使進口壓力加大,對我國國內玉米市場形成較大衝擊,出現供大於求的局麵。

有數據顯示,截止2014.1.15我國東北地區臨時儲備已達到2000萬噸,在經曆了政策性的臨時儲備之後,東北地區的臨時儲備、國家儲備已達到飽和狀態,繼續吸儲能力下降,使多種渠道的玉米貿易商入市比例下降,玉米購銷缺乏活躍的動力。

影響玉米價格變化的因素供求關係起主導作用,政策、社會心態及整體經濟環境也起了不可忽視的作用。

從近期看,由於整體經濟環境不景氣,消化掉價格下降的勢頭還需要一定的時間,雖然1月中旬以後,華北地區玉米價格有了小幅的上漲,但從整體購銷格局來看,不具備轉市特點,持續時間也不會太長,後期仍顯疲弱。這是自去年下半年玉米價格進入下降趨勢之後難得的亮點,但仔細觀察不難發現,本輪反彈主要因為春節臨近,農戶售糧意願降低,加之山東價格不高,河北等地玉米運往山東無明顯利差,貿易商操作意願降低,導致玉米深加工企業到貨量下降,為提振收購價格所以價格有了小幅上漲,上漲的地區都在山東,飼料廠密集。對價格反應較敏感地區,如臨沂,濰坊等,反彈空間將十分有限,很難形成大的上漲行情,整體弱勢行情將在全國持續較長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