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填築監理方法
行業科技
作者:餘廷禹 黃曉華
【摘要】路堤出現的沉陷,邊坡下滑和沿地基滑動等病害,將直接影響道路的正常運營、養護和使用安全。這些病害往往由不當施工引起,對其治理,會大幅度地增加投入。因此,在路基填築時,施工要嚴格執行設計和規範要求,監理要嚴把材料關、工序關、檢驗關,事先主動監理,積極消除施工中不規範操作帶來的病害隱患,確保路基填築質量。本人結合幾年來的監理工作經驗,僅對路基填築中應重視的問題談談自己的看法,常規的監理程序本文不再贅述。
【關鍵詞】公路;路基工程;監理方法
1 填築準備階段的監理
施工前充分準備是預防各種路堤病害的必要保證,此階段監理工作主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麵。
(1)實地調查
軟土地基一般在路堤自重壓力下,沉降量大,承載力小,不足承載路堤重量,向兩側擠出,引起路基沉陷或失穩。填築前,監理方應對填築路段實地踏勘,核對圖紙提供的地質資料是否符合及軟基處理方案是否合理。如有遺漏的軟基地段和設計處理方案不恰當的情況,及時向上一級或業主彙報,作相應變更處理。
(2)施工複測
開工前,監理方根據合同文件規定,複測設計圖上所有的水準點和導線點,並引用已核定的水準點和導線點,抽查施工方對路基中樁、邊樁測量放樣是否滿足設計及相關標準要求。若測量放樣不準,將引起路基線型走樣以及路基寬窄不一,路基超寬會增加工程量,路基變窄會造成邊坡過陡,容易溜方、滑坡。
(3)基底處理
由於認識不足,施工方容易忽視基底表土處理。特別是零填地段尤其要重視表土處理,因行車荷載不止作用於路堤,而且作用於天然地基上部土層,為此天然地基上部土層和路堤應同時充分壓實。填築第一層前,監理先檢查基底表麵的雜草、有機土、種植土及垃圾等有無徹底清除,並要求對耕地和土質鬆散的基底進行壓實,檢測壓實度是否達到規定值。否則,重新對地表清理,然後再進行壓實。對於水田、池塘、窪地、土的含水量高的情況,應先開縱橫向排水溝、排水疏幹、再進行壓實。如仍無法達到壓實度,則可用石灰均勻拌入,或換填含水量接近最佳含水量的土,然後再進行壓實、檢測。
(4)試驗路段
有些施工人員習慣憑經驗來壓實,壓實機具和填料跟以往有所不同,難免會出現工程前期壓實質量不穩定。針對這種情況,填築開工前,監理敦促施工方盡早完成路基試驗路段的工作,審查試驗方案,監督試驗全過程,審批試驗段報告成果,選定壓實機械、壓實方法和壓實遍數。
2 填方路堤施工的監理
路堤填方一般分為土方填築、石方填築、土石方填築、構築物回填和高路堤填築等,不同的填築形式具有不同的特點和控製指標,對應的監理工作就有不同的側重點。
2.1土方路堤施工的監理
影響土體強度內因有土質和土的含水量,外因有壓實厚度、壓實功能。通過實施試驗路段已取得了壓實功能參數(既壓實機具、碾壓遍數、碾壓方式),監理重點檢查填料土質、分層厚度和壓實度,其中壓實度的檢測是控製填築質量的關鍵。填築路基土方時,不得使用淤泥、腐植土、或含雜草、樹根等以及含水飽和的濕土。分層鬆鋪厚度一般控製在30㎝以內,壓實厚度不超過20㎝,當檢查填築厚度過大時,則應翻挖厚層減薄厚度後再進行壓實。為能充分碾壓填層兩側,路基填築壓實寬度每側一般大於設計寬度30~50㎝,最後削整邊坡,嚴禁邊坡不足,進行幫寬貼坡。監理要層層進行壓實度檢測控製,下層檢測合格後,上層方可填築。如果壓實度達不到要求,應先檢查填料,土質不合格的,挖出換土,其次再對土的含水量測定,若遠大於最佳含水量的,可采用翻鬆晾曬或滲入石灰粉來降低含水量,若遠低於最佳含水量的,則灑水濕潤,使土的含水量接近最佳含水量(±2%)時再進行壓實。壓實度檢測一般是以點帶麵,不可能麵麵俱到,監理還應察看填層表麵是否有“彈簧土”現象,路基土在壓實時,產生受壓下陷,四周彈起,如彈簧般上下抖動,路基土形成軟塑狀態,體積沒有壓縮,壓實達不到要求,應采取換填處理,保證壓實度檢測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