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不期而遇的倭寇(2 / 3)

略加思索,趙旭的心裏就有了計較。況且倭情緊急,也沒有時間再遲疑。他立即下令,讓全城的衛所軍到校場緊急集合。

算上戚繼光之前的工作和趙旭這大半年來的努力,山東沿海一帶成了倭寇不可逾越的禁地。所以,任憑江浙一帶倭寇肆虐橫行,山東這邊卻是沒有出現大的倭情。而這一次,不知這股倭寇是沒長眼還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竟然敢到他的地盤來搶劫。趙旭逮著了這麼個機會,自然是要用刀槍劍戟好好的招待一番這群不請自來的“客人”。

約摸過了小半個時辰,在城內的一處校場上,已經密密麻麻站滿了緊急集合的士兵。他們分成了四個方隊,每個方隊的人數大約在200百人上下,合起來大約有800人,正整齊劃一的肅立在校場上。不多時,趙旭頭貫銀盔、身披銀甲、手執長槍、腰挎寶弓、腳蹬皂靴,在兩名副將的陪同下登上了點將台。

望著台下數百名手執刀槍劍戟的士兵整齊劃一的等候著他的號令,森森白刃在晨光中閃泛著懾人心魄的冷光,趙旭心裏僅有的一絲不安和擔憂瞬間就被一掃而空,取而代之的是陣陣的豪邁之氣。沒有絲毫的遲疑,登上點將台的趙旭立刻就發布了軍令:第一第二隊,隨本將前往欒家口迎敵;三隊負責城內警戒,嚴防有倭寇細作趁機破壞;四隊擔任預備隊,預備箭矢引火之物,視戰鬥情況見機而動!各隊務必依令而行,各司其職。今番就要讓這些強盜明白我大明不是他們搶掠的樂土,而是死亡的墳墓!

在趙旭的振臂高呼下,偌大的校場上隨即傳來山呼海嘯般的“殺敵!殺敵!”的呐喊聲。

傳令完畢,趙旭快步走下點將台,跨上戰馬,令旗一揮,一馬當先的望欒家口而去。而身後,則緊緊的跟隨著他的四百衛所軍。

大約卯時三刻時分,趙旭率隊尚未趕到欒家口,就遠遠的望見海灘上人影閃動,倭寇的船隻借著漲潮靠近了海灘,並迅速完成了搶灘登陸。從登岸的倭寇來看,數量不下三百人。

趙旭見狀,立馬下令停止前進,就地布置陣型,準備和倭寇來一場硬碰硬的遭遇戰。

此時,倭寇首領小泉佑澤正自得意。這次他跨海而來,第一個目標就是登州衛。在他看來,江浙一帶已經被他們掃蕩多次,早就是十室九空,再去劫掠也撈不到什麼好處。既然要搶,那就搶沒人動的地方,這樣才能大撈一筆。

小泉佑澤並非不知道戚繼光是塊難啃的硬骨頭,他也聽說過之前有幾股同夥乘興而來敗興而歸的事情。為此,他還做了一些自以為周密的計劃。他的如意算盤是先停留在明軍力量觸及不到的外海,然後趁夜起航,借著夜色的掩護悄悄靠近三裏灘,在破曉的時候利用漲潮迅速登岸,出其不意的直取城門,打明軍一個措手不及。況且,他對自己這次帶來的三百來人也是極有信心,因為他們都是經受了日本國內戰火的“真倭”。

說到真倭,這裏就不得不說明一下。自嘉靖元年明軍水師在西草灣大勝葡萄牙艦隊之後,明朝就執行了更加嚴格的海禁政策。這樣一來,原本沿海很多靠海上貿易為生的人就斷了活路,於是乎他們就勾結前來中國搶劫的日本武士、浪人以及海盜,侵掠沿海州縣,形成了很多股大大小小的倭寇。在他們當中,由於有很多人其實都是明朝的子民,所以不能算作是真倭。而真正的倭寇則是跨海而來的日本武士以及浪人。這些人大多是日本國內的大名所屬,由於戰敗失去了依附,又沒有其餘的生計活路。於是乎,很多戰敗的武士就跨海來到明朝東南沿海,靠劫掠為生。由於當時日本國內正處於戰國的混亂局麵,大大小小的諸侯割據一方,相互混戰,所以這些流竄到明朝的武士大多都經曆了國內戰火的洗禮,一個個的不僅武功高強,而且都是些殺人不眨眼的亡命之徒,其戰鬥力十分強悍。在倭患最為嚴重的嘉靖年間,竟然還發生了幾十個倭寇一路搶劫,一直殺到南京城下的事情!最後明朝方麵付出了傷亡幾千人的代價,才將這一夥倭寇徹底消滅在滸墅關!倭患之所以能為禍明朝上百年,這些真倭是絕對的主力。小泉佑澤之所以敢搶別人不敢搶的地方,除了人渾膽子大之外,最倚重的就是手下這三百來人的戰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