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 對孩子進行品德教育(1 / 2)

品德是指一個人的道德和品質,是指人們處理相互之間以及個人和社會之間的關係的思想和行為習慣,是一定社會和階級提出的思想言行規範在個人身上的反映。德育的根本目的就在於培養人的品德。

對於一個優秀的人,健康、品德、才能三方麵缺一不可。單一的人對社會、對人類都是無用的,因此孩子的教育必須德、智、體、美、勞並舉。

孩子的品德是教育的結果。每個孩子品德的形成有其規律性,也有其形成過程。作為家長不要企圖給孩子講一次道理就能使他們做好,並且永遠記住,這是不可能的。因為孩子對事物是非的認識,從情感上體現出來並變成自己的行為習慣和道德意誌,需要一個較長的過程,而且要經曆理論與實際脫節、行為上的反複等消極過程。家長的責任就是要在實踐中幫助和指導孩子通過以上過程形成優良的道德品質。

哈佛大學的一位教授提出,兒童的道德智商需從他們誕生的第一天開始培養,因為他們會觀察和模仿成人的行為,而且我們要相信,品格勝於知識。

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個漁夫捕了一輩子的魚,有一天他捕到了一條非常美麗的金魚。漁夫從來沒有見過如此美麗的金魚,於是把這條魚獻給了國王。國王也從未見過這麼美麗的金魚,將它和其他的金魚一起養在皇宮的魚缸裏。

說也怪,自從養了那條美麗非凡的金魚後,整個皇宮都彌漫著一股惡臭。國王命人追查原因,原來是金魚的口裏發出的惡臭。隻要那條金魚呼吸,口中的臭氣就會穿出水麵飄散出來。

國王的內心非常疑惑,他想:“這金魚的美麗是人間罕有的,照理說這麼美的金魚不會發出這種人間少有的臭氣才怪呀!到底是什麼原因呢?”

後來,國王請到一位精通魚語的人,這個人在魚缸外,靜靜傾聽了許多天,終於找到了金魚口臭的原因。他稟告國王說:“我從金魚的談話中得知,一般的金魚性情溫和,都是講好聽的話;這條美麗的金魚卻喜歡惡言惡語,說的都是批評、咒罵、譏諷、貶損其他金魚的話。這些話從它的嘴裏吐出來,化成臭氣,才會使皇宮彌漫著臭氣呀!”

“這樣臭的金魚,實在沒有資格住在皇宮裏!”國王心裏想著,於是派人把那條美麗口臭的金魚,倒進臭水溝裏去了。

從故事中我們可以知道:人光是有美麗出眾的外表是不行的,還需要時刻注重自己的道德修養,注重自己的言行舉止,否則就會遭人厭惡,外表再美也沒有用了。一個具有內在美的人,即使外表不好看,甚至存在這樣或那樣的缺陷,也同樣可以以自己高尚的品行贏得別人的尊重和喜愛。

作為父母,教育孩子不僅要發展他們的智力,同時要培養他們的品德。要從孩子搖籃時就開始教導他們正確的禮儀常識和道德規範。

正如斯特娜夫人所說:由於社會上沒有專門培養孩子品德的機構,這個任務就落在了父母的肩上。因此說,不注意培養孩子品德的父母,是沒有盡到父母的責任的。在孩子品德的培養中,父母之所以起到重要的作用,主要是因為父母是陪伴孩子的第一人,也是時間最長的、最親密的人,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成為孩子模仿的對象。

父母是孩子的榜樣,孩子不僅會學習父母的優點,也會沾染父母的缺點,這已成為社會上的定律了。有一位教育家曾經說過:孩子的心靈是一塊奇怪的土地,播上思想的種子,就會獲得行為的收獲;播上行為的種子,就能獲得習慣的收獲;播上習慣的種子,就能獲得品德的收獲;播上品德的種子,就能得到命運的收獲。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父母應該很努力地幫助自己的孩子養成各種良好習慣,同時嚴格地要求自己,做好孩子的表率,努力培養孩子好的品德,為開拓他們的美好前程積極創造條件。隻要我們抓住這個根本,孩子未來的發展一定是理想的。

布萊爾的父親曾說過:“孩子是父母的翻版。”他常說,要向布萊爾灌輸的東西,自己都要做出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