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6章 告訴孩子:一次隻要做好一件事(1 / 2)

“一次做好一件事情的人比同時涉獵多個領域的人要好得多。”這是伊格諾蒂烏斯·勞拉的一句名言。

那些對奮鬥目標用心不專、左右搖擺的人,對瑣碎的工作總是尋找借口,懈怠逃避,他們注定是要失敗的。如果每個人都能把所從事的學習或工作當做不可回避的事情來看待,那就會帶著輕鬆愉快的心情,迅速地將它完成。

卡耐基說得好:“當你研究成功時,你會發現,成功者的態度是決定性的因素。”和其他習慣的形成一樣,隨著時間的流逝,勤勉用功的習慣也很容易養成。因此,即使是一個才華一般的人,如果要他在某一特定時間內,全身心地投入和不屈不撓地從事某一項工作,他也會取得巨大的成就。

在太多的領域內都付出努力,就難免會分散精力,阻礙進步,最終一無所成。聖·裏奧納多在一次給校友福韋爾·柏克斯頓爵士的信中談到他的學習方法,並解釋自己成功的秘密。他說:“開始學法律時,我決心吸收每一點獲取的知識,並使之同化為自己的一部分。在一件事情沒有充分了解清楚之前,我絕不會開始學習另一件事情。我的許多競爭對手在一天內讀的東西我得花一星期時間才能讀完。而一年後,對這些內容,我依然記憶猶新,但是他們卻早已忘得一幹二淨了。”

一位著名的推銷大師,一生中取得了輝煌的成就,因為年齡大了,他即將告別自己的職業生涯,應人們的邀請,他將作一場演說。

這天,會場上座無虛席,人們在熱切地焦急地等待著。大幕徐徐拉開,舞台的正中央吊著一個巨大的鐵球。為了這個鐵球,台上搭起了高大的鐵架。一位老者在熱烈的掌聲中,走了出來,站在鐵架的一邊。他穿著一件紅色的運動服,腳下是一雙白色膠鞋。

人們驚奇地望著他,不知道他要做出什麼舉動。兩位工作人員抬著一個大鐵錘,放在老者的麵前。主持人邀請兩位身體強壯的聽眾到台上來,推銷大師請他們用大錘去敲打那個吊著的鐵球,直到把它蕩起來。年輕人掄起大錘奮力向那吊著的鐵球砸去,一聲震耳的響聲後,吊球動也沒動,接著年輕人用大鐵錘接二連三地砸向吊球,很快他就氣喘籲籲,還是未能將鐵球打動。

會場寂靜無聲,這時,推銷大師從上衣口袋裏掏出一個小錘,然後開始認真地麵對著那個巨大的鐵球敲打。他用小錘對著鐵球“咚”地敲了一下,然後停頓一下,再用小錘敲一下。

人們奇怪地看著,老人就那樣“咚”地敲一下,然後停頓一下,就這樣持續地做。

10分鍾過去了,20分鍾過去了,30分鍾過去了,會場早已開始騷動,人們用各種聲音和動作發泄著自己的不滿。老人仍然用小錘不停地敲著,仿佛根本沒有看見人們的反應。許多人憤然離去,會場上到處是空著的座位。

40分鍾後,坐在前排的人突然叫道:“球動了!”

霎時間,會場又變得鴉雀無聲,人們聚精會神地看著那個鐵球。那個球以很小的幅度擺動起來,不仔細看很難察覺。大師仍舊一小錘一小錘地敲著,人們默默地聽著那小錘敲打吊球的聲響。

吊球在大師一錘一錘的敲打中越蕩越高,它拉動著那個鐵架子“哐哐”作響,它的巨大威力強烈地震撼著在場的每一個人。年輕人用大錘也沒有打動的鐵球,在大師小錘的敲打中卻劇烈地擺蕩起來,終於,場上爆發出一陣陣熱烈的掌聲。

大師用他的行動告訴人們:天底下沒有不勞而獲的果實,如果能利用種種挫折與失敗,絕不輕言放棄,專注地把一件事情做好,那麼一定可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