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鉤越劍,這句話你一定聽說過。吳國的主兵器是鉤,而越國則以出產鋒利的青銅劍著名。
像非常著名的劍師幹將莫邪,他們雖然後來在吳國,其實卻是越王允常殺害了幹將的師傅“鑄劍子”才勉強逃往的吳國,後來幹將再逃,夫妻以身殉劍,鑄成的幹將莫邪神兵。
當然,這是後話。
不過由此可見越國的劍的鑄造程度已經是當時的頂尖水平了,否則幹將莫邪也不能鑄造成神兵,可以猜想,吳鉤的鑄造程度也應該也算是當時的頂尖水平。
但是吳鉤與劍不同的是,那是一種比較適合南方環境的武器,這是由南方的特殊環境所決定的。
中國南方山嶽連綿,植物繁茂,還有很多適於艦船水戰的江河湖泊,在這種地理環境下,吳鉤當然就成了用於白刃格鬥近戰的最理想兵器,而且還可以作為采伐和船上作業的工具。
雖然後來隨著吳的滅亡也消失了,但在當時,還是吳國的標誌性的兵器。
所以吳越一帶的南方人經常說,男兒行千裏,腰間係吳鉤。
吳鉤算是華夏刀類的老祖宗,即使在今天的武術界,說起刀,就是指這種中國傳統的曲刀,或由曲刀所演變的各種刀。
吳鉤,就是最早的曲刀。”
“那這鉤祭嶺算是怎麼回事?”胖子再問。
葉楓看向計宜春,計宜春卻是沒有解釋的心思,一直在前麵走著,葉楓隻好猜測:
“當時吳越大戰,據說當時的吳王曾下令百金懸賞神鉤,使得很多老百姓荒廢田地而去成為鉤師去鑄鉤。
但是神鉤哪是那麼容易鑄成的,所以鑄造出來的鉤很多都是殘次品罷了,如果我猜的沒錯,這祭鉤嶺可能是因為當時的人們鑄造的鉤不合吳王心意的,便會丟棄至此。”
“最後吳王尋到神鉤了麼?”胖子竟然像聽故事一樣上了癮,急於知道結局。
“你猜我知不知道?”葉楓白了他一眼,“我猜測是沒有。畢竟同時期的幹將莫邪劍有美名流傳下來,但是吳鉤卻是沒有任何的有名鉤器流傳。”
“挺可惜的。”胖子聳了聳肩,“百金都沒懸賞到一把好鉤。”
葉楓不再說話,跟著計宜春向前走,現在已經天光大亮,距離楊家寨也是越來越近,在很遠的地方,葉楓已經是能夠看到寨門了。
“葉天師,咱們就這麼直接過去,還是等摸黑放火燒了他的寨子?”計宜春問道。
葉楓看了他一眼,“放火燒山,牢底坐穿。你想找死別帶上我。
就這麼直接過去,我正好找那群王八蛋也有賬要算。”
“也行。”計宜春嘿嘿笑了笑,抱上這麼一尊大腿,真是賺翻了。
葉楓和兩人向前進發的時候,葉楓忽然感覺到一股陰氣和罡氣正在不停的糾纏,但是罡氣明顯更勝一籌,陰氣正在接連接受壓製。
葉楓琢磨了一下,可能是鎮魂靈契的人在誅邪。
如果是楊完者,可能今天還能省下不少事,直接在外麵把他給解決了。
葉楓帶著兩人摸了過去,結果看到一個穿著道袍的坤道手持拂塵正在捉鬼。
這個坤道一身藍色的簡單道袍,內穿白色的寬鬆服裝,但是也可以看出來身材很不錯。
肩若削成腰若約素,肌若凝脂氣若幽蘭。
折纖腰以微步,呈皓腕於輕紗。
眸含春水清波流盼,頭上倭墮髻斜插一根精致的桃木簪,綴著點點紫玉,青絲長發。
香嬌玉嫩秀靨豔比花嬌,指如削蔥根口如含朱丹,拂塵舞的也是宛如舞蹈一般,仿佛仙子下凡。
胖子和計宜春都看傻了,胖子更過分,嘴角都流下了口水。
葉楓的注意力倒是沒有過多集中在這漂亮的坤道上,她的麵前是一隻山魈。
山魈是一種山裏的獨腳鬼怪,《山海經·海內經卷》裏有所記載:“南方有贛人,人麵長臂,黑身有毛,反踵,見人笑亦笑,脣蔽其麵,因即逃也。”
同時《抱樸子》中也有記載:山精形如小兒,獨足向後,夜喜犯人,名曰魈。
眼前這隻,特征上很符合山魈的模樣,就像是一個小孩一樣,但是隻長著一隻腳,渾身的黑毛。
山魈的修為一般都是很低的,而且也不吃人,隻是喜歡晚上嚇唬人,現在已經天光大亮,這山魈應該也要走了。
那坤道明顯也知道,所以沒有殺掉這山魈的打算,拂塵的力道都用的很小,看來就是想拖到天亮,讓這山魈自行離開。
果然,那山魈看到天亮了之後,呲了一下牙,快速向叢林中跑了過去。
那坤道收起拂塵,衝葉楓這個方向拱了一下手:“敢問道友何人?”
看來這坤道修為不低,竟然還能發現葉楓他們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