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住所就在京城近郊的一個小山村邊,離村莊也就約一裏地。村莊背靠一座小山,村前一條小河蜿蜒流過,真是一個山青水秀的好地方。
我把新住所叫作“東籬”,“東籬”建在小山腳下,是一座和周圍的農房一樣的農家小院,茅草頂、泥土牆、灌木籬笆,院子裏有柴棚有廚房還有幾間臥房,我一下子喜歡上了這農家小院。大哥為了我們來時不會引起村民注意,早就安排奶娘夫婦和另外三、四個人住在這裏,他們平時不與村民來往,村民開始很好奇,時間長了隻知道這裏住了一大家子人,且對他們無擾,也就無所謂了,在我來之前,大哥將人調走隻留奶娘夫婦,我們來了後,村民不會覺查到人數上有什麼增減,也就不會注意到了,我到這兒以後,按要求改穿了男裝。大哥計劃如此周密,不愧為身經百戰的將軍,以致睿王找了我兩年都沒能找到,卻不知我就在他眼皮底下!
我在“東籬”很愜意的住了下來,早上跑步、做瑜珈,閑著沒事就幫著到地裏種種菜。我們在這裏幾乎過著自己自足的農戶生活,生活簡樸,但也衣食無憂,我喜歡喝酒,也能沽幾壺村民自釀的水酒每天喝幾兩,隻是因我的絕世容貌,我是不能與村民有近距離的接觸的,出門還要戴著大大的鬥笠。
山中無日月,地上已千年!屋邊的老楓樹紅了又綠,綠了又紅,又到了深秋的季節。所謂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原來還需是如我般的富貴閑人才能享受的,一如村民般整日為生活所迫、為一日三餐奔波,哪裏還有閑情及閑暇“采菊”!
潺潺流淌的春溪,繁星點點的夏空,斑斕絢麗的秋山,晶瑩雪白的原野,像一幅幅濃墨重彩的山水畫,極力渲染著它的美麗,飽了我的眼福,陶冶了我的心懷。想必小池塘邊的四季景色也還是如此一般的絢麗多姿吧!
奶娘的丈夫葛大爺經常去城裏賣菜,換一些生活必需品,一並也打探著一些消息。
聽說,老皇帝病重好幾個月了,本來太子非拓撥霖莫屬,但不知為何詔書遲遲沒有下。幾位已成年的皇子間的爭鬥已呈白熱化的程度,睿王似乎沒有參與爭鬥,一直閉門謝客。前幾天打聽到,老皇帝為了避免皇子之間的爭鬥、相殘,不得己拿出了大晉朝開國皇後的“天書”,期限一個月,誰能破解誰就是“聖武皇後”指定的太子,名正言順得到舉國的認同。
二百多年前,大晉朝所在的這片大陸一片混亂,一、二十個小國家互相發動戰爭,都想吞並他國,一時間狼煙四起,百姓處在水深火熱之中。其中,蒙國和金國勢力較強,晉國相對要弱一些,後來晉國國王娶了一位了不得的王後,這位王後親自披甲上陣,用睿智與勇武打敗了許多的小國,擴大了晉國的版圖。漸漸晉國、蒙國和金國分別統一了這片大陸,成立了三個大的國家,形成了三國鼎立的局麵,三國約定互不侵範、和平共處。那位為大晉王朝的建立立下赫赫功績的王後,一直被後人所敬仰、崇拜,被尊稱為“聖武皇後”,據說她駕鶴前留下了一本“天書”,此“天書”囊括了行軍、打仗、治國、涇濟,後代子孫中有能看得懂此“天書”的,將一定是“聖武皇後”指定的一代偉大君主,可惜二百多年來無人能看懂。
既然二百多年了都無人能破解,一個月內,幾位皇子就能解了?是某位皇子的操縱之術還是老皇帝的權衡之計?不管怎樣,我都希望某位有確切的勝算,免晉國於水火吧。
瑟瑟秋風、霏霏秋雨中,我一人獨立於門前的小河邊,看周圍無人,順手將鬥笠取下,河水靜靜的流淌著,清澈見底,細密的雨絲到河麵就悄悄的溶入水中,沒有激起一絲的漣漪,卻惹得魚兒歡快的在水底成群結對。
看著流水悄然流過,想起了先哲的話“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心中一片澄明,靜靜想著:我重生來到這裏到底是為了什麼,上天給了我一個什麼樣的宿命,要我完成一個什麼樣的任務呢?難道是讓我在這小山村裏隱居一靠子?會不會“聖武皇後”也是像我一樣的穿越人,她的所謂“天書”可能是用我們現代人能看懂的文字寫的,而我的宿命就是來破解這部“天書”,去成就一位偉大的帝王。我一時被自己的想法驚呆了,不禁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