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教育家卡樂爾·桑德堡說:“順境當然可以出人才,但逆境也可以出人才。而且在逆境中經過挫折和千錘百煉成長起來的孩子才更具生存競爭力。”也就是說為了增強孩子的耐挫力,父母們不妨有意識地給孩子創造一些適度的挫折情境,這種挫折教育對增強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大有好處。
1.鼓勵孩子直麵挫折
與外國父母相比,中國的父母們總是顯得有點太過小心翼翼,他們給缺少生活經驗的孩子準備好了一切事情,生怕孩子受到挫折。然而父母能一輩子這樣照顧孩子嗎?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總會碰到各種各樣的挫折,到那時這個脆弱的孩子又怎樣自己度過難關呢?因此父母要鼓勵孩子從小就勇敢地麵對挫折,讓他們成為生活中的強者。
在日本的一個村莊裏,有一對夫妻四十得子,因而對孩子寵愛有加,這使得在蜜罐中成長的兒子養成了一意孤行的脾性,他無論做什麼都不太專心,就連走路也走不好,時常跌進水溝裏,很是讓望子成龍的父母焦心。
兒子7歲那年上了小學。可是他還是不能讓父母放心,因為他走路喜歡東張西望,不是弄濕了鞋子,就是弄髒了褲子,經常抹著眼淚回家。
一天,孩子的父親帶一把鍬去兒子上學必經的田埂上,在上麵斷斷續續地挖了近十道缺口,然後用木板搭成一座座小橋,隻有小心走上去才能通過。那天放學,兒子走在田埂上,看到麵前一下子多出了這麼多的小橋,非常驚慌,不知道該怎麼辦好。是走過去,還是停下來哭泣?四顧無人,哭也沒有人幫忙啊。最終他選擇了走過去。當背著書包的他晃晃悠悠地通過小橋時,雖然很害怕,但卻有種滿足感。他第一次沒有哭鼻子。
回家以後,兒子跟爸爸講了今天走過一座座小橋的經曆,臉上滿是神氣。父親坐在一旁誇他勇敢。
但妻子卻對丈夫的舉措迷惑不解,丈夫解釋道:“道路太平坦了,他就會左顧右盼,當然會跌倒;坎坷的路途,他的雙眼必須緊盯著路,所以才能走得平穩。”
你猜到故事中的兒子是誰了嗎?他就是如今赫赫有名的“經營之神”鬆下幸之助。正是父親苦心挖斷鬆下幸之助順利前進的路,才培養了他直麵困難、戰勝困難的勇氣和信心,也才有了他今天的成功。
在日本,像鬆下幸之助的父親這樣故意給孩子製造挫折的教育方式是很普遍的,他們認為隻有讓孩子從小經受一些挫折,日後他們才能獨立戰勝生活中的挫折,從容地走向成功。要知道人的抵抗力、免疫力是一步步增強的,從無菌室裏走出來的人,往往是脆弱的,他們抵抗不了細菌的襲擊。所以,家長應該對“太順”的孩子進行一些“挫折教育”,幫助孩子樹立堅強的信念,無論順境逆途都能堅強麵對。而父母們首先要改變原來的教育態度,讓孩子走出大人的“保護傘”,不要怕孩子摔著、碰著、餓著、累著,孩子摔倒了鼓勵他自己爬起來,不能為孩子包辦一切,孩子的事情讓他自己做,自己能解決的問題,如要玩具自己去拿,衣服、褲子自己穿。在家庭生活中,要安排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切不可把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困難都解決掉,把他們前進的障礙清除得幹幹淨淨。
父母們應該看到這一點,當你替孩子解決麻煩的時候,也便剝奪了孩子自己體驗成敗的機會,從而也縱容了孩子的依賴性,讓他們無法從生活中體驗戰勝挫折後的自信。人在一生中將會遇到很多困難,父母不能永遠充當孩子的保護傘,因此,當孩子遇到困難不知所措時,家長應該鼓勵孩子勇於麵對困難,讓孩子轉動腦筋,充分利用智慧自己去解決,而不是父母親自動手為孩子掃平道路。用你的鼓勵,從小培養孩子直麵挫折的意識和堅強地承受挫折的能力,方能有效地激發孩子生命的能量,使他們的自信心、創造力在危急與困難時刻發揮到極至,增長孩子競爭取勝的才幹和駕馭生活的能力,而父母也少了許多不必要的麻煩。
[授挫計妙解]:適度的挫折對孩子的健康成長是有益無害的,孩子麵對挫折所表現出來的堅強和勇敢,正是他們日後走向成功的資本。因此父母們不妨放開你的手,讓孩子自己去麵對生活中的一些挫折。
2.把挫折當成教育的好機會
生活中,很多父母都擔心孩子犯錯誤,其實他們不知道犯錯誤是孩子很好的學習機會,同時也是父母教育孩子的好機會。讓孩子為自己的失敗、錯誤負責,讓他們自己從中吸取教訓,這對孩子的成長是非常有好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