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家認為,教育孩子,獎勵是比懲罰更有效的方式。因此他們建議,用獎勵正確來代替懲罰錯誤,用肯定優點來代替否定缺點,這樣既可以避免給孩子造成傷害,又可以使孩子取得更好的進步。
1.誠實可以獲得更多獎賞
幾乎每位父母都會遇到孩子說謊的問題,而通常父母采取的教育方法,就是給孩子嚴厲的懲罰。而兒童心理學家告訴我們,這種教育方法對改正孩子的說謊習慣效果並不好,它隻會加深孩子的防衛心理,讓孩子繼續以說謊的方式掩蓋自己的錯誤。
6歲的明明是個小調皮,經常闖禍。有一天,明明見媽媽不在家,就把媽媽化妝台上的水晶蘋果拿出來玩,一不小心就摔碎了。明明很害怕,就把碎片扔進了垃圾筒裏。但媽媽回來後還是發現了,她揪著明明的耳朵,問到底是誰弄壞了水晶蘋果?明明撒謊說是小貓給踢下來的,可媽媽根本不信,最後明明隻好承認是自己幹的。媽媽更生氣了,她狠狠地打了幾下明明的屁股,“看你還敢不敢淘氣!知道那是多有意義的紀念品嗎?”明明嗓子都哭啞了,他隻知道自己因為說了實話被打了,他決定下次再也不和媽媽說實話了!
不要認為嚴厲的懲罰可以遏製孩子說謊,這樣做往往是適得其反的,當你發現你的孩子說謊時,千萬不要氣惱,甚至不分青紅皂白地訓斥孩子。尤其是當孩子主動承認錯誤之後,父母更要給予表揚,肯定他說實話是好的表現,然後指出錯誤的危害性,讓孩子在讚揚聲中知錯能改。
但有不少父母,卻很難做到這一點,往往在孩子說了實話後,知道是孩子做了錯事,遏製不住地大發雷霆,甚至把孩子痛打一頓。試想這樣對待犯錯的孩子,那孩子以後還敢說實話嗎?你應該運用“賞善”的手段,讓孩子知道,勇敢地承認自己的錯誤,而不撒謊去掩飾錯誤,不但不會帶來屈辱,還會受到獎勵。
查理·梅爾森膽戰心驚地站在爸爸麵前,而爸爸手裏拿著查理的成績單:“說吧!查理,你的數學真的是89分嗎?”查理猶豫了一會兒,現在他決定說實話了:“不,爸爸!對不起,我改動了成績單,其實是69分。”查理想,爸爸一定會狠狠地罵我一頓,可是他卻聽到了爸爸的笑聲,“好樣的,孩子!知錯能改就行!你沒有繼續撒謊,我很高興。拿著,這是誠實的獎勵!”爸爸的手上是一枚閃亮的銀幣。查理歡呼著接過銀幣,跑到街上去了。
剛出家門,查理就被夥伴們拉著去打雪仗。
查理攥了一個很大很硬的雪球使勁向皮特擲去,但雪球沒砸到皮特,卻砸碎了對麵的玻璃。因為害怕,就飛快地跑開了。但是沒跑多遠就停了下來,他決定回去,用自己那惟一的銀幣來補償打碎的玻璃。
他按動了門鈴,從屋子裏出來一位先生,查理說:“先生,是我把你家玻璃打碎了,但我並不是故意的,希望您能原諒我。”說著,他把自己那僅有的一枚銀幣拿了出來,然後把它遞給那位先生說:“這是我父親給我的禮物,希望它能夠賠償您的損失。”
這位先生接過了錢說:“你還有錢嗎?”
查理說:“沒有了。”
“好,”那位先生說,“你會有更多錢的。不過你能告訴我你家的住址嗎?”查理告訴了他。
回家後,當父親問及他是怎麼花那個銀幣的時候,查理把白天發生的事情如實地告訴了父親。父親笑了起來,他遞給查理兩枚銀幣,原來那位先生不但退回了查理的銀幣,為了獎勵查理的誠實,還另外送給他一枚銀幣。
孩子如同一張白紙,而握在父母手中的那支筆,將決定孩子的一生。在這個故事中,查理的爸爸在兒子說了實話後,原諒了兒子的錯誤,這使查理認識到,說實話並不可怕,這是完全可以被諒解的,不必說謊。因此當他砸碎了別人的玻璃後,才會主動地去承認錯誤。看來,遏製孩子說謊的習慣,獎勵誠實確實比懲罰撒謊更重要。
另外,教育專家還給出幾招,可以幫助父母們培養孩子誠實的品質。
第一,用具體的規則來要求孩子。光講道理是不足以防止孩子說謊的,教育孩子誠實,必須要有行為規範的具體要求,讓孩子從小就按誠實的標準來嚴格要求自己,自覺養成良好的品質。父母可以針對孩子的實際情況,提出“三不要”的具體要求,即不編瞎話,不講假話,不謊報成績等等。
第二,多給孩子一點誠實教育。可以用舉實例、講故事的方法給孩子講做人不誠實會帶來什麼惡果,而誠實的品質對人的發展多麼重要。要讓孩子堅信,弄虛作假、坑蒙拐騙是可恥的行為,必將受到懲罰。教導孩子從小就做一個誠實的人,自己有缺點、錯誤要勇敢承認,做自我批評,也接受他人批評,決不隱瞞、造假。這樣一來,孩子長大後才能坦坦蕩蕩、光明磊落地做人。
第三,屢教不改的情況下,應對孩子的撒謊行為進行適當懲戒。在認真耐心的教育之後,孩子仍然出現說謊等行為時,可以采取一定的懲罰措施。這種為“戒”而“罰”,也是愛的基本方式之一,然而這又是一種最令人棘手和帶有風險的愛,因為孩子容易抵觸施加懲戒的人。但是,如果你的懲戒適度,又執行得合理、巧妙,事後講清道理,孩子會受益很大,並心悅誠服。當然,對孩子的懲罰,不要嚴厲到使他甘願冒險說謊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