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孩子不能全麵地認識自己、看到自己的長處,那就會出現很多問題。比如自卑、嫉妒別人等等。因此,家長們要讓孩子們看到自己的優點,要讓孩子喜歡自己,這樣孩子才能自信地麵對生活。
1.別讓孩子瞧不起自己
生活中,很多孩子都存在著自卑心理,他們看不到自己的長處,總覺得自己不如別人。他們對自己各方麵的評價都很低,有的孩子甚至在父母麵前也會感到自卑。這種自卑心理會給孩子帶來極其嚴重的影響。試想一個瞧不起自己的孩子,怎麼能獲得成功呢?因此,家長們就應該想辦法幫孩子建立起自信心。
君君是個16歲的女孩子,剛剛升入重點高中,她性格內向,有很深的自卑心理。媽媽抱怨說:“我不知道這孩子一天到晚在想什麼?別人的孩子都那樣自信活潑,可我的孩子卻……”君君到底在想什麼呢?請看她的一段內心獨白:“上了高中後,我心裏常被一些說不清、道不明的莫名其妙的感覺襲擾,並且越來越嚴重。有時心裏空蕩蕩的,沒著沒落;有時又亂哄哄的,不知應該做些什麼。同學們都在爭分奪秒地學習,準備升學,可我聽課時安不下心,作業懶得完成。我這樣一個無用的人,將來能做些什麼?升學,我能考上嗎?經商,我哪有這樣的天賦?靠彈鋼琴掙錢養活自己,可我又哪有那麼大的能力呢?同學們整天都在忙忙碌碌、緊張地學習,空閑時間還三五成群、歡呼雀躍地參加文體活動及各種競賽,可我無論做什麼事都猶猶豫豫、憂心忡忡,拿不定主意,經常因為害怕失敗而退避三舍。我終日六神無主,心灰意冷,學習成績不斷下降,聽課、寫作業成了一種負擔,隻能靠畫畫打發時間。生活是這樣索然無味,我真心希望自己將來能有所作為,至少成為一個能自食其力的人,可我又總是缺乏把一件事堅持做到底的信心,因為我不相信自己有做好一件事的能力。在同齡人麵前,我總感到自己比別人矮一截,有時甚至覺得別人看我的眼神都是鄙視和冷漠的。像我這樣一個多餘而毫無價值的人,生活在這個世上還有什麼必要?真不如死了的好……”
兒童心理學家告訴我們,孩子的自卑往往是由於自我評價過低導致的。一些自卑的孩子,往往認為自己處處不如人,這也不好,那也不行,比如這個故事中的君君,她就是把自己貶低的一無是處。而事實上,她既然能考進重點高中,起碼她的學習成績就應該不錯;她會彈鋼琴、會畫畫,說明她應該是個多才多藝的女孩子,但她卻偏偏看不到這些,反而沉浸在自卑的情緒裏。一個人認為自己是怎樣的人比他真正是怎樣一個人更重要。因為每個人都是按他認為自己是怎樣的一個人而行動的。自卑者不能全麵、客觀地評價自己。他們往往拿自己的缺點和別人的優點相比,看不到自己的“長處”和“過人處”,卻對自己的短處和缺陷妄加評判,形成消極的自我概念。這是一種認知悲劇。
那麼怎樣才能幫孩子建立自信呢?心理學家認為,要做到這一點,首先就得讓孩子喜歡自己、悅納自己。
(1)告訴孩子,不是隻有你自卑
著名的精神分析家阿德勒曾說過,所有的人都有那麼一點自卑,無論他是高官巨賈還是市井平民,概莫能外。也就是說自卑感是一種普遍存在的心理狀態。其實適度的自卑可以使人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之處,從而激發人奮發向上,拚搏進取。因此,自卑感及其對它的克服、超越,可以使人完善自我,是人走向成功的起點和橋梁。如果沒有自卑感,也就沒了進取心。其實人人都會產生自卑,隻是程度不同而已。所以,要正確對待自卑,不要隻看到自卑的危害,更不能因為自己自卑而自卑。
(2)引導孩子全麵地評價自己,走出認識上小誤區
一些孩子在做自我評價時,往往隻看到缺點,看不到優點,而且有時評價的也不夠全麵。比如,孩子常會這樣說:“我笨死了,學習成績不好!”“我不夠聰明,總是反應慢!”其實評價應該是多角度的,不能隻看學習成績。孩子應從以下幾個方麵分析評價自己:①學習能力,如觀察力、記憶力、思維力、創造力、想象力和實踐能力;②特殊能力,如繪畫、音樂、書法、寫作、體育運動等;③學習態度方麵,如興趣、愛好、勤奮、競爭意識和獨立性等;④人品和個性特征,如自我控製和自我調節以及道德品質、理想信念等。家長可以引導孩子自評和他評,讓孩子列舉出自己的優缺點,把它們寫在一張卡片上;再請其他的同學在另一張紙上列出孩子的優缺點,兩者比較,以得出比較客觀的結論,並提醒孩子多注意自己的優點,增加自信心。這樣孩子就會欣喜地發現,原來自己有那麼多的優點,並不是一無是處的。
(3)教孩子一招自卑補償法
家長應教育孩子在遇到挫折的時候,從多角度辯證地看問題,形成“合理化認識”。如,當考試成績差時,可以強調考試時臨場發揮不好或考試環境不利等其他外在原因,以減輕自身的壓力。同時要教孩子利用自卑補償法和轉移等心理防禦機製以保持心理完整或平衡,認識到某一方麵的缺陷和不足可以通過其他方麵的完美和豐富進行補償和糾正。通常可以使孩子從兩個方麵進行心理補償,一是以勤補拙。如果某方麵的不足,是由於自己努力不夠而潛力沒有充分發揮,那麼就以最大的決心和毅力去使缺陷變為完美。二是揚長避短。如長相平平,就可以用優異的成績來補償;學習一般,可以通過訓練,諸如書法、雕刻、繪畫、音樂等獲得他人所不及的特殊能力。“失之東隅,收之桑榆”,理智地對待缺陷,尋找合適的補償目標,從中汲取前進的力量,就能把自卑轉化為一種奮發圖強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