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司令劉銘祺幹咳了兩聲,鄭重其事地道:“聽說大清朝有句話叫留頭不留發,留發不留頭。你們是願意留發不留頭呢?還是留頭不留發呢?”
“總司令,哪還用說嗎?當然是留頭不留發啦!”坐在下麵的宋二虎翹著半截豬尾巴抻著脖子喊道。
其實眾將士都明白總司令劉銘祺的意思,留頭不留發,那意味著什麼?
滿洲貴族以“留頭不留發,留發不留頭”的野蠻手段強迫漢族百姓改變自己的風俗習慣的記述在史籍中多如牛毛,由此引起的反抗以至於大規模的武裝鬥爭幾乎遍及全國。許多地方的抗清鬥爭不始於清廷接管之時,而起於剃發令頒布之日。剃發令一下,不僅原先準備降清的人立即改弦易轍,連已經歸附的州縣百姓也紛紛揭竿而起,樹幟反清。
“在座的將官有沒有人想留發不留頭的?”嚴肅的目光掃射著餐桌前的將領們,總司令劉銘祺故意試探性的問道。
“沒有!”台下的眾將官們異口同聲地高聲回道。
“那好,酒宴未開先把各自的豬尾巴去掉。”總司令劉銘祺拍板訂釘,揮臂而定。
話說這想法也不是一天二天的了,早就在劉銘祺在京城為官就曾有過的念頭。對麵的宮殿內早就請來了幾百個剃頭師傅,全都做好了為將官們剃頭的準備。按照新四軍的軍容要求,頭發不可長於三寸。
將官們先做表率,然後在過渡到整個新四軍戰士,外表的改變漸漸地滲透延伸到思想的轉變,全麵而正確地確定統一戰線和牢牢地抓住政治目標的培養不動搖,關鍵是要從源頭抓起。
說來也快,沒一會兒的功夫,跟隨各位將官數十年的豬尾巴頃刻便被剃頭師傅們減了下來,這下可好,齊刷刷的板寸頭精神抖擻,而後世的劉銘祺卻指點著剃頭師傅給他修剪了一個比較時尚青春的發型,顯得就更加的帥氣了。
最倒板就屬宋二虎了,由於過於積極,響應號召,他是最先剃的頭,結果稀裏糊塗地剃了個禿腦亮,等剃完了才發現,跟人家剃的板寸站到一塊,總能突出他的與眾不同來,硬是把眾將士們笑得小肚子轉筋。
“嗯,這才像個兵的樣子嗎?”總司令劉銘祺望著眾將官剪去豬尾巴的樣子欣慰地點了點頭,朝警衛長張小寶吩咐道:“把新製作的軍服軍帽拿過來,咱們要徹徹底底地改頭換麵,重新做兵。”
眾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臉詫異的神情,當警衛們抬上來的軍衣箱時,這才一窩蜂地圍攏上來,迫不及待地端詳打量著新式軍服軍帽。
新四軍新規範的軍官著裝分有大禮服、常禮服、公服、常服、夏服等名目,春、秋、冬季服裝的主色調為近乎黑色的深藍色,夏服則為深灰色。
軍官的常禮服是西式的大襟樣式,西服領,對襟,胸前雙排12顆金色紐扣。袖口有和大禮服一樣的袖章,無肩章。穿著時需要內著襯衫,打領帶。軍官的常服比之禮服更為簡單,豎領立襟,胸前單排5顆金色紐扣,袖口同樣有袖章,無肩章,有領章。
新四軍的軍帽分有兩種,一類是重大場合配合穿著大禮服時戴的歐式三角帽,及俗稱的拿破侖帽。另一類是歐式的大盤帽,配合穿著常禮服時戴,大盤帽為深藍色,帽子上的裝飾非常華麗,大致可以分為帽徽、帽簷、帽牆三處。
將官們愛不釋手地捧著新式軍服讚歎不已,還沒等總司令下命令就開始脫掉大清的袍褂馬甲,換上了新式的軍服。
轉眼再一看將官們,謔,果然有鳥槍換炮的味道,這些新式軍服讓在場所有的將官們全然一副朝氣蓬勃的精神麵貌和煥然一新的軍人儀表,顯出格外威武與莊重。
“來來來,喝酒去……不醉不歸……”總司令一聲喝打斷了正在彼此欣賞軍容的將官們,隨後挺胸抬頭邁著大步相繼來到了餐桌旁落座。
住在清寧宮的秀娘一早聽說劉銘祺擂台受傷的消息,頓時慌得跟火上房了似的,連早飯都來不及吃上一口,就在四個貼身丫環的陪同下匆匆忙忙地趕去文溯閣暖房。昨夜總私司令劉銘祺與將官們飲酒至深夜,喝的是酩酊大醉,為了不吵擾到家眷們的休寢而在警衛長和眾丫環的伺候下,獨睡在文溯閣暖房。
等秀娘疾步走到文溯閣暖房門前的時候,便聞聽房內鼾聲如雷,秀娘無奈地輕咬嘴唇,真不知道是不是上輩子欠了他的,這麼大的人啦,一點都不安分,跟個小孩子似的到處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