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研討
作者:張彤雲
“以職工為本,主動科學依法維權,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維權觀”的提出,體現了科學發展觀的核心要求,也體現了工會 “利益協調、訴求表達、矛盾調處、權益保障”的四大工作機製,為職工合理的利益訴求打開一條綠色的表達渠道,為職工合理化建議搭建一個建言獻策的平台,為密切黨和政府與職工群眾的關係架起一座心連心的橋梁。
一、職工利益訴求表達機製的訴求範圍
職工訴求受理的基本內容包括:勞動合同、勞動工資、勞動安全與勞動衛生、勞動保護、勞動保險、休息休假、職業病防治、學習培訓、再就業工作、困難幫扶、女職工“四期”保護、農民工十項基本權利保護以及職工依法參加企業民主管理的參與權、知情權、建議權、監督權、評議權和涉及職工其他利益的問題。職工依法享有的經濟利益、政治利益、精神和文化利益,都屬於工會受理的範圍。
二、建立職工利益表達機製運行的保障體係
為確保職工利益表達機製的良性運行,工會應建立健全完善的保障體係,具體包含一項組織保證,兩個工作機構,三大工作製度,四種表達渠道,五項辦理程序,六大保障平台。
(一)提供一項組織保證。為全麵貫徹執行黨的群眾路線,抓好工會工作,工會應成立“職工利益訴求領導小組”,為全麵推行這一製度形成強有力的組織保障體係。同時,應在更廣的層麵上成立“職工利益訴求協調小組”,將相關部門納入,便於協調配合處理職工綜合性訴求。
(二)設置完善兩個工作機構。一是建立完善工會維權部。工會維權部是受理職工訴求的主要辦事機構。基本職責是在維護國有企業、民營企業及外資企業整體利益的同時,代表和維護職工的經濟利益、政治利益、精神和文化利益。二是建立完善工會困難職工幫扶站,基本職責是指導全縣基層工會幫扶站、點的建設,開展對困難職工的幫扶,開展職工法律援助、職工技能培訓、醫療救助、金秋助學,同時受理和辦理職工訴求。
(三)推行三大工作製度。一是製定辦事規則。登記和處理職工訴求後,接待人需提出處理意見,並將處理結果向分管領導彙報。二是實行正副主席輪流接待日製度,由縣總工會領導實行每周一輪流接待職工訴求的工作製度,為全機關人員起到示範作用。三是建立首接責任製度。凡到總工會訴求的職工,無論找到何部門,哪位工作人員,都必須主動熱情接待,不得推諉。同時向社會公示所設的維權服務機構及電話。
(四)暢通四種表達渠道。一是依照《工會法》、《勞動法》相關規定,在與政府建立與完善的聯席(聯係)會議製度中與政府勞動部門、企業建立健全的勞動關係三方協調機製的運行中,實施源頭參與,如實反映職工的意願和建議。二是注重發揮工會(職工)中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的作用,依靠他們反映和協調合理訴求、群眾呼聲。三是積極指導企業和企業職工依法簽訂勞動合同,實行民主管理,實現職工訴求利益。四是通過認真履行國家法律法規賦予工會的調查權、監督執法權、代表參與權、建議權以及決策權,表達和實現職工訴求利益。
(五)規範五項辦事程序。即自辦、協辦、轉辦、督辦、呈辦。受理職工訴求登記後,進行分類、梳理和分析,對訴求中帶有普遍性的問題,及時向同級黨政機關或上級工會報告,提出意見和建議以供決策參考。屬縣級工會能辦理的及時辦理;需要有關部門協同辦理的,通過工會協調共同辦理;屬政府職能部門解決的,由工會提出意見、建議,請求辦理;屬基層工會或係統工會解決的,由領導督辦;在辦理職工訴求中,對於一時無法解決的,在做好職工教育、疏導的同時,及時向有關部門反映,尋求其他解決途徑,並向訴求者答複、並反饋辦理結果。
(六)構建六大保障平台。即:建立健全剖析機製、受(辦)網絡、維權幫扶並舉、明確專人承辦、實施訴求反饋、注重成果運用等機製。建立每月一次職工訴求問題的分析、梳理製度;每季一次的工作交流、小結製度和每半年一次的協調小組工作例會製度。為建立健全職工訴求受、辦理網絡,確保第一時間發現問題,第一關口解決問題,工會組織應製發文件,以建立基層代理責任製為出發點,督促各鄉(鎮)工會聯合會、係統工會和縣直各機關,企事業單位工會建立健全職工訴求表達機製,形成全縣工會受、辦理職工訴求的管理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