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7章 方法幫助孩子遠離“情緒汙染”(1 / 1)

關關的爸爸媽媽離婚後,美美跟著媽媽生活。性格像父親的美關一向是個樂天派,比較大大咧咧,而且作為一個小孩子,還不能真正理解父母離婚的真正含義,加之父親也經常在周末帶美關出去玩,所以美美倒沒覺得自己跟以前有什麼不同。

但是,媽媽卻不是以前的媽媽了,她經常在關美麵前數落爸爸的不是,說爸爸沒本事,就知道亂發脾氣等,每次說時媽媽都會非常生氣,還說是爸爸毀掉了她,也毀掉了這個家。媽媽的怨婦行為,很快就成了美美最大的精神困擾。為什麼在她眼裏經常陪自己玩,給自己買好吃的的爸爸成了壞人呢?美美百思不得其解,去問媽媽,隻會換來媽媽對爸爸的加倍數落,但又不敢去問爸爸。這樣,美美漸漸從一個樂天好動的孩子變得心事重重,即使在學校裏,也很難從這種情緒中擺脫出來,成績也漸漸落後於同班同學。

這位媽媽因為無法從失敗的婚姻中走出來,就把自己的挫折情緒無限擴大,進而影響到女兒。有時,壞情緒就如同流感病毒一樣,影響周圍的人。尤其是孩子,在這方麵幾乎沒有什麼免疫力,特別容易成為“情緒汙染”的無辜受害者。

在生活中,“情緒汙染”常常是連鎖反應。老板碰到了麻煩的客戶,受了一肚子氣,回到公司看到員工出了小紕漏,就口誅筆伐一番。員工為了飯碗無法頂撞老板,回到家後,就把妻子當成出氣筒。妻子勞累了一天,本來就滿心委屈,不但不能得到丈夫的寬慰,反而換來一張黑臉,於是惱火異常。這時,孩子過來要求看動畫片,妻子便怒火中燒,吼了孩子。孩子無故遭受打擊,無可奈何,隻能報以號啕,但還不解氣,就拖出家裏的貓狗,一通虐待,這就是心理學上著名的“踢貓效應”。

一個快樂的孩子,需要一個快樂健康的家庭,而一個快樂健康的家庭需要有屏蔽各種“情緒汙染”的能力。爸爸在外麵工作不順,克製自己回家不亂發脾氣,而是用天倫之樂進行自我疏導。媽媽生氣的時候,不拿孩子做出氣筒,看到孩子純真的眼睛,一切惱怒都煙消雲散。在這樣的環境中,家庭中充滿愛的氛圍,是大家的情感避風港,其樂融融,有什麼憤怒都能在此消解,便不會有“情緒汙染”全家蔓延的情形發生。

事實上,“情緒汙染”的問題在世界各國都倍受重視,浪漫的法國人還發明了“精神排毒操”。就是他們一旦發現自己的情緒受到感染,立刻通過運動出一身臭汗,將鬱結的情緒“病毒”伴隨汗水排出體外,揮發到空氣當中。美國人則選擇玩沙子,他們認為沙子細軟柔滑,可以任你蹂躪,且可散可聚。無孔不入,能過濾人的情緒“病毒”。在我們周圍人群當中,也有很多人擁有情緒排毒的獨家秘訣,例如購物、吃大餐、唱K、喝一杯熱茶、使勁往牆壁上打網球等等,這些方法都可以防止情緒病毒的繼續汙染。

所以,在家庭中建議父母們製訂一些製止“情緒汙染”保護孩子身心的“家規”。像香港明星梁朝偉先生,他有一個著名的防治矛盾的方法,就是當一個人生氣的時候,不管誰對誰錯,先自行躲在洗手間中,等待大家都冷靜了,再出來慢慢解決問題。洗手間每個家庭都有,但最會使用它的,想來倒是梁朝偉先生了。父母朋友們不妨從中取經,讓壞情緒像衝馬桶一樣衝到下水道裏,以免“汙染孩子”。

另外,在家庭生活中,把握好兩個時間段的家庭氣氛,也是避免“情緒汙染”產生的重要方式。第一個時間段是早餐時間,因為大家都有“下床氣”(俗稱起床的時候腳沒放對地方,這時就有一股無名火憋在心裏),吃飯看孩子一磨嘰,便很容易把火撒在孩子身上,影響孩子一天的心情;第二個時間段是睡覺之前,在外麵忙活了一天,有不順心的事情,忍了半天,到最後功敗垂成,摔個盤子砸個門,孩子受到驚嚇,睡眠質量便直線下降。因此,無論如何,父母都要克製自己的情緒,如果意識到自己的情緒已經成了巨大汙染源,應當立刻想辦法切斷這個汙染源,畢竟孩子是無辜的,沒道理來承受大人的情緒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