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8章 方法每次盡量隻做一件事情(1 / 1)

有一個眾所周知的寓言《猴子掰包穀》,說一隻猴子到田中掰包穀,掰下一個,又覺得前麵的更好,於是扔下手裏的去掰另一個。另一個剛到手,又覺得還有更好的。如此循環往複,包穀地走到了盡頭,天也黑了下來,猴子隻好隨便掰了一個爛包穀回了家。

所有聽過這個故事的人都會嘲笑那隻傻猴子,但仔細想想,會發現猴子犯傻並不是智力問題,而是心態問題,麵對過多誘惑,內心非常浮躁,自然就不能專注於一。我國偉大思想家苟子曾經說過:“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躁也。”道理就是說隻要全神貫注於一件事,即使本身條件不夠好,也能成功。

盡管猴子的錯誤顯而易見,但生活中無論成人還是孩子都極其容易重蹈覆轍。

耀輝家庭條件非常好,父母也希望傾其所有培養孩子的綜合素質,於是幫兒子選了很多培訓班。正好耀輝也是個好動、興趣廣泛的孩子,對體育競技、小提琴、漫畫、電腦軟件等都很有興趣。

這樣,在家長的支持下,耀輝自己選了一個漫畫素描班。三周後,耀輝反應老師教得不好,動漫繪畫也沒有自己想象得有意思,不如參加學校裏的籃球俱樂部,據說新來了一個教練很有意思。父母尊重耀輝的選擇,讓他又去學習兩周籃球。因為是學校的籃球俱樂部,所以幾乎每天都有訓練活動,開始的新鮮期結束後,耀輝忍受不了訓練的枯燥和勞累,媽媽也比較心疼,就退出了。

不久,耀輝開始跟朋友一起報名學小提琴,為此爸爸專門托朋友從上海買了昂貴的名牌,滿心希望自己的兒子將來也能成為李雲迪那樣的青年俊才。

可惜,過了一段時間,爸爸發現耀輝對心愛的小提琴已經完全不聞不問,開始對一種叫做“魔術手”的繪圖軟件和電子雜誌軟件感興趣。

一個孩子如果選擇太多,就不會專心把一件事情做好。這就如同吃自助餐一樣,幾百種食品擺在麵前,誰也不會傻到隻吃一份意大利麵,喝一杯牛奶。如果孩子可以同時選擇做幾件事,就很難克製自己隻做一件。所以,那些有MP3的孩子就喜歡在學習時聽歌,有手機的孩子就會邊聽課邊發短信,有PSP的孩子則邊做作業邊玩遊戲。

父母傾注金錢和精力本是一番好意,結果卻讓孩子變得朝三暮四,甚至一心二用,其結果隻能和掰包穀的傻猴子一樣,一事無成。

比爾·蓋茨談到自己的成功經驗時說過:“我不比別人聰明多少,我之所以走到了其他人的前麵,不過是我認準了一生隻做一件事,並且把這件事做得完美而已。”很顯然,隻做一件事時,人就會聚集精神於一點。

在生活中,孩子們可以大快朵頤地吃自助餐,但在學習和生活上,應當盡量給他們安排單點餐。一次隻允許做一件事情,如果選擇了,那就做好為止。這樣,孩子們就能學會在一件事上全力以赴,直到完成。

為此,父母應當注意:

盡量避免孩子同時做兩件或兩件以上的事情。如果非做不可,可以分清主次,一件一件完成。

培養孩子做事的秩序感,這樣孩子就知道先玩滑梯再打秋千的道理,而不是既想玩滑梯又想打秋千,妄想自己變為超人。

一件事情沒有完成前,禁止孩子進行下一件事情。如果確定放棄,要說出充分的理由。

當孩子在專心做一件事情時,不要用其他事情去幹擾或打攪孩子。要知道,聚精會神至忘我境界,是很棒的精神感受。要做就由他去做,能把一件事做圓滿的孩子也能把自己的人生過圓滿。

盡量避免給孩子過多的選擇,要知道單選題耗費的時間精力永遠比多選題少。假如想讓孩子集中全部注意力在課本上,那最好收起他的音樂播放器和遊戲機。

當然,前麵我們也說過,要培養孩子應付多件事情的能力。但必須知道,即使孩子同時做多件事情,也是注意力在幾件事情之間來回切換,而不是把注意力一分為二。況且,這種迅速切換注意力的方式,表麵看是兼顧兩者,實際卻損耗了孩子的注意力,容易產生疲乏感。這就是很多孩子桌子上鋪著若幹本習題,最後卻一本都沒做好的原因,他們的注意力都在來回切換中耗損了,自然沒有什麼效率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