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4章 方法閱讀訓練法(1 / 1)

發明大王托阿斯·愛迪生在研究打字機的時候,有一次和製造商們約好某一天把各種打字機的樣品送過來,但直到客人們來的前一天晚上,愛迪生才集中精神把所有相關的書籍都借來讀了一遍。

到了第二天,客人們帶著各式各樣的打字機出現的時候,愛迪生談得頭頭是道,舉座皆驚。事後,愛迪生的助手把那天晚上他讀過的書都借來誦讀一遍,結果卻用了11天才讀完。

無獨有偶,列寧夫人克魯普斯卡婭女士曾在一篇回憶丈夫的文章中寫道:“他很注意節約時間,閱讀時非常聚精會神,所以他讀得很快。”列寧看書習慣於一目十行,迅速抓住整段整頁的意思。

他在《列寧全集》中引用自己看過的書競達16000多冊。如他在研究帝國主義這個專題時,讀了148本書,49種期刊中的232篇文章,寫下60多萬字的劄記。列寧這樣的能力當然有著超強注意力在保證。

一目十行,過目成誦是很多優秀人物共同具有的一個特點,例如,中國古代張衡就有“一覽便知”的本領,《後漢書·張衡傳》

描寫說:“吾雖一覽,猶能識之。”這並不是說這些人擁有特異功能,而是他們在閱讀時能夠集中全部注意力,百分百投入,這也就是傳說當中的“全腦閱讀”。

當然,事物都是相輔相成的,全神貫注能夠提升閱讀效率,而閱讀也可以反過來提升注意力的集中程度,毛澤東少年時代通過鬧市讀書的方法來訓練自己的注意力正是這個道理。

但是很多家長會抱怨說,孩子們不喜歡讀書,對於他們來說那是天底下最枯燥乏味的事情!這真是天下第一謬誤,當我們看到處於經濟危機中的俄羅斯市民每人捧著一本書在超市裏排起長龍等待購買廉價生活用品的時候,你就會明白讀書對國民素質的影響力。

電影《2012》中有一個細節,地質學博士說到自己小時候,爸爸總是出差,臨走時就買一堆書丟給兒子讀,並每天打電話回來考兒子,如果兒子通過考核後就能得到一個甜筒冰淇淋。所以,不要拿那些工作忙的理由來搪塞孩子,即使父母身在千裏之外,也同樣可以用分享閱讀的方式鍛煉孩子的注意力。這,才是偉大而不乏智慧的愛。

如何讓孩子們在讀書過程中獲得注意力提升,家長可借鑒的方式如下:

方式一:複述遊戲。陪孩子一起閱讀故事,完畢後複述故事的內容,細節複述得越詳細,證明讀書時注意力集中的程度越高。開始孩子可能隻能複述支離破碎的情節,慢慢就可以繪聲繪色講一個故事了。有時候家長會誤以為孩子記憶力增強了,實際上是閱讀時注意力提升的表現。

方式二:提問遊戲。玩過複述遊戲後,家長還可以針對故事內容提一些刁鑽但並不討厭的問題,例如某個人物出場時是否戴了帽子之類。其實這跟課堂提問在本質上是一個把戲,但如果家長用玩耍的方式進行,效果通常會有天壤之別。

方式三:幹擾遊戲。爸爸和孩子可以同時讀兩本不同的書,在讀的過程中,看誰更容易受幹擾出錯,媽媽負責記錄。出錯多的一方當然注意力表現不好,久而久之,孩子注意力的抗幹擾能力就會有明顯提升。

能夠讓孩子邊玩邊學習是再好不過的事情。要知道,生活中有很多美好的東西,書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能夠讓孩子快樂地去閱讀,本身就是巨大的成功,而閱讀對注意力的提升,自然而然將成為這一快樂行為的產物。

至於讀什麼,這是個無須討論的問題。需要讀的東西太多了,人類創造的文明已經到了一個人用盡一生都無法讀完的程度,因此,不要假裝博學地為孩子列出一長串書單,事實上,教會他認真讀懂一本書比走馬觀花看1.0本書要聰明得多。

人類進入21世紀之後,還能神定氣閑專注看書的人並不多了,我們不應該隻為提升注意力而去閱讀,我們同時也要讓孩子們認識到閱讀對於生活的真正意義。一個叫吉姆·崔利思的美國人曾經寫過一個簡短的閱讀定律,包括:

你讀得越多,你就知道得越多;

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聰明;

你越聰明,你在學校學習的時間就越長;

你學習的時間越長,你獲得的文憑就越多、越高;

你獲得的文憑越多、越高,你工作的時間就越長;

你工作的時間越長,你賺的錢就越多。

其實,這條定律還可以修改一下:你閱讀越投入,你做事的專注能力就越高;你做事的專注能力越高,你就越能減少浮躁和不安;你浮躁和不安越少,你的生活就會越幸福。所以,所有訓練孩子注意力的方法都可以不屑一顧,但唯有閱讀,是不可放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