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都教育你並且自己也信守著“知不足而後上進”的原則,但我必須要向你說明白的是,這句話用在求知者身上最為合適,對於做人就顯得有些“貪”了。知足與不知足,僅僅一字之差,但境界確實有天壤之別。
多年前讀托爾斯泰,他老人家曾經說過這樣一個故事:
在一個小村子裏有一個農夫,他每天早出晚歸地耕種一塊貧瘠的土地,雖然累死累活,但卻收獲甚少。
有一天,一位天使在天上看到可憐的農夫,決定幫助他一下,於是對農夫說:“隻要你能夠不停地向前跑,然後跑成一個圈,回到原地,那麼你跑過的這個圈裏的土地就歸你了。”
農夫喜出望外,剛要起跑,又問天使:“不管我跑得圈有多大嗎?”
“不管多大,圈裏的地都歸你所有。”善良的天使微笑著回答。
於是,農夫興衝衝地朝前跑去,跑累了想要停下來休息一會兒,但他又想到自己的妻子兒女都需要更多的土地,然後又向前跑;感覺自己跑得夠遠了,跑回去的圈也夠大了,但他還想再多一點,然後繼續向前跑……
有人告訴農夫說:“你不能再往前跑了,你趕快往回跑,不然你就完蛋了。”農夫哪裏肯聽,他一心想著要圈到更多的土地,有更多的糧食,換更多的錢,得到更大的享受。他跑啊,跑啊,跑啊……最後終於累死在了路上。
生命沒了,土地沒了,一切都沒了,無休止的欲望讓農夫失去了一切。想必那天使也一定懊惱不已,不知道自己究竟是在積德還是在作孽。在我們現在看來,天使當然是善良的,她不過是想讓農夫過得更好一點,是農夫自己不斷擴張的欲望讓他終於“塵歸塵,土歸土”了。
也有人說:人如果沒有了欲望,那也就失去了前進的動力,整個社會豈不是要停滯不前了?這種想法真是“罪過”。我想這人一定是沒有弄清欲望與理想、目標等詞的區別,後者當然是每個人不斷奮鬥前行的驅動力,而前者則是“貪”,是“吃著碗裏的望著鍋裏的”,是“人心不足”,是沒有止境地想要占有。
人要懂得知足才好,特別是在這個利欲熏心的時代。若能守得住知足,則會讓你變得平靜、安祥、達觀、超脫;而不斷膨脹的欲望卻可以使你陷入衝動、煩躁和不安。
去年七月份,我的一位女同事終於在與丈夫吵吵鬧鬧了兩年後正式離婚了。公司裏所有的人都沒有給予她過多的安慰,原因是大家都知道她離婚的原因——要和一位有錢的老板結婚。
她的前夫我們也都認識,以前公司出遊或是搞活動他也來過幾次,人踏實肯幹,日子說不上富裕,但也算得上衣食無憂,普普通通老百姓的日子裏,還算不錯的。隻是這樣的日子始終不能滿足我的這位同事的各種要求:她要穿名牌、用大牌的化妝品、要讓兒子上貴族學校,家裏十來萬的汽車總是看不上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