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財務預算及其運用
財經觀察
作者:祖秀偉
摘要:財務預算是現代企業研究的主要內容之一,在企業的經營和發展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也是企業戰略目標順利實現的重要保障。企業通過科學、合理的財務預算,能夠有效規避風險、增加企業利潤、提升自身的綜合競爭能力。
關鍵詞:財務預算財務編製財務運用
一、引言
財務預算可以反映出企業在未來一段時期內的經營成果與財務狀況,是保障企業正常運營的一項重要管理工具,主要包含預計的現金流量表、資產負債表、利潤表、以及現金預算等諸多內容。企業想要做好財務預算工作,促進自身發展,就應該強化企業內部控製,依據政府相關規定,明晰各部門員工的權責分配。在進行預算編製時,要結合企業運營的實際狀況做出及時調整,不斷完善、健全預算編製的手段及方法,從而使其在促進企業生產與發展中發揮出應用的作用。
二、企業財務預算工作的重要作用
(一)財務預算能夠明晰企業的經營目標
麵對競爭日益激烈的市場大環境,企業在日常管理經營中出現的不確定性隨之增多,風險越來越大。企業想要發展,實現規模效益,勢必要逐漸擴大生產,增加自身規模,這就會導致企業麵臨更多可能的風險,也會逐漸影響到企業自身經營目標的實現。健全、完善財務預算工作,加強日常工作的計劃性,在管理經營中以計劃為源頭,較好地規避由於企業諸多不確定性引發的風險,盡可能地減少不確定性給企業經營目標到來的影響,使企業能夠不斷明晰經營目標,促進自身穩定經營與持久發展。
(二)財務預算能夠對企業業績做出客觀評價,加強員工積極性
現代企業在發展中講求戰略管理,要求企業以戰略的高度對整體工作進行協調與管理。而科學、合理的財務預算工作正是企業日常經營與管理戰略的結合,它能夠明晰企業在一段時期內的總體經營目標,約束經濟行為。“戰略指向”是預算工作的靈魂所在,它能夠促進企業對自身業績做出客觀、準確評價,這就加大了員工的工作積極性。企業通過進行財務預算編製,充分發揮出計劃職能作用,明晰各部門權責分配,後期再對工作結果展開總結與分析,並將其數量化表示出來,充分體現出企業經營管理的客觀性,發揮了財務預算促進評價企業業績的重要作用。
(三)財務預算能夠促進企業防範風險
在企業日常經營與管理活動中,會麵臨諸多風險,而財務風險是其亟待解決的主要風險之一。一般來說,財務風險包含有企業分配收益風險、回收資金風險、投資風險、融資風險等。如果不對其進行有效地治理,將會給企業生產與發展帶來重大危機。財務危機嚴重影響著企業的正常經營與有效運轉,這就更加凸顯了財務預算工作的重要性。高效、科學、合理的財務預算體係,能夠在最大程度上促進企業防範風險,保障企業的健康生存與穩定發展。財務預算能夠有效結合企業的實際生產經營狀況,安排使用企業資金,積極處理好收益與風險之間的矛盾關係,盡可能地使有限的資源發揮出其最大的效應。通過管理工作與預算工作的相互結合,能夠加大應收賬款回收效率,對回收資金方麵的風險進行有效地防範。企業應該根據自身的實際需要對財務預算進行編製,製定出合理科學的收益留存與利潤分配,盡可能將企業風險降到最低。
三、財務預算編製工作的相關探討
在進行預算編製工作時,企業首先要強化自身內控機製,加強對財務工作的監督與控製,有條件的可以考慮設立財務預算委員會,其成員應該具有專業的業務技能及知識儲備,了解企業財務工作流程,並且要有一定的政治素養與職業道德,使其對預算工作進行有效地監督與控製。
(一)企業財務預算編製依據
企業在進行預算編製時,要具有全局性,要站在戰略的高度上,結合企業自身發展規劃與需要,圍繞現金流量進行預算編製。編製出的預算要以實現企業整體利潤為最終目標,要在對國家相關政策作出分析的基礎上,結合一係列的市場調研與判斷來展開。隻有這樣,財務預算才能促進企業經營目標的順利實現,對企業有限的資源進行優化合理配置,促使企業達到效益最大化。企業通過一係列的財務報表,能夠積極協調與組織企業各項生產活動,有效監督與控製內部各項資源,從而保證既定目標的順利實現。
(二)企業財務預算編製範圍
完善財務預算編製的依據以後,我們應該探討其編製的範圍。從戰略角度來講,預算編製的範圍應當包含企業所有部門與機構、下屬各公司的管理經營活動、以及各個經營項目等。企業通過對全部經濟信息的搜集與整理,做出詳盡地分析,通過預算編製對未來一段時期的經營成果與財務狀況進行較好地預測。
(三)企業財務預算編製模式
通常來講,從編製形成的過程進行考慮,預算編製的模式主要有兩種:“自上而下”與“自下而上”。就目前企業現狀而言,大部分企業都會選擇“自下而上”的模式進行預算的編製工作。企業采取該模式,由各部門的責任中心提供各自的預算指標,層層彙總,並積極結合企業的總體戰略目標,最終由企業財務部門進行統一的整理與分析。這種模式的優點是能夠發揮出企業各部門以及全體員工的工作積極性,能夠在最大程度上加強預算編製的準確性與客觀性,從而保證預算目標的順利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