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低碳經濟的綠色物流研究
文化論壇
作者:姬楊
摘要:綠色物流的最終目標是可持續性發展,實現該目標的準則不僅僅是經濟利益,還包括社會利益和環境利益,並且是這些利益的統一。
關鍵詞:綠色物流低碳經濟支撐
一、低碳經濟
低碳經濟是指在可持續發展理念指導下,盡可能地減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達到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雙贏的一種經濟發展形態。低碳經濟的實施有兩個基礎:一是各國政府的自覺,一是具有約束性的國際公約。
二、綠色物流
綠色物流,是指在物流過程中抑製物流對環境造成危害的同時,實現對物流環境的淨化,使物流資源得到充分利用。從管理學的角度講,綠色物流是指為了實現顧客滿意,連接綠色需求主體和綠色供給主體,克服空間和時間限製的有效、快速的綠色商品和服務的綠色經濟管理活動過程。“綠色物流”裏的綠色,是一個特定的形象用語,它泛指保護地球生態環境的活動、行為、計劃、思想和觀念在物流及其管理活動中的體現。
三、我國目前研究現狀
1.觀念上
一方麵,中國領導和政府的觀念仍未轉變,綠色物流的思想還沒確立。部分政府領導對物流的推進尚且放任自流,更何況麵向的是更進一步的綠色物流?僅有物流的思想而沒有綠色化的概念,還缺乏發展的前瞻性,與時代的步伐存在差距。另一方麵,經營者和消費者對域外物流綠色經營消費理念仍非常淡薄,綠色物流的思想幾乎為零。
2.技術上
綠色物流的關鍵所在,不僅依賴物流綠色思想的建立,物流政策的製訂和遵循,更離不開綠色技術的掌握和應用。而我們的物流技術和綠色要求有較大的差距。如中國的物流業還沒有什麼規模,基本上是各自為政,沒有很好的規劃,存在物流行業內部的無序發展和無序競爭狀態,對環保造成很大的壓力;在機械化方麵,物流機械化的程度和先進性與綠色物流要求還有距離;物流材料的使用上,與綠色物流倡導的可重用性、可降解性也存在巨大的差距;另外,在物流的自動化、信息化和網絡化環節上,綠色物流更是無從談起。
3.理論研究與實踐結合程度差
國內從事綠色物流相關研究的人員主要由兩部分構成,一部分是高校教師,一部分是各類研究機構以及企業的研究人員。但是,高校研究者與企業聯係不夠緊密,缺乏實踐經驗。各類研究機構及企業的研究人員對實際情況比較了解,但數量有限且素質參差不齊,對理論的整體理解不夠深入,大多缺乏從理論層麵對現實問題進行分析的能力。
四、結語
綠色物流的理論基礎更廣,包括可持續發展理論、生態經濟學理論和生態倫理學理論;綠色物流的行為主體更多,它不僅包括專業的物流企業,還包括產品供應鏈上的製造企業和分銷企業,同時還包括不同級別的政府和物流行政主管部門等;綠色物流的活動範圍更寬,它不僅包括商品生產的綠色化,還包括物流作業環節和物流管理全過程的綠色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