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時的富蘭克林,驕傲自大、目空一切,是個不可一世、咄咄逼人的人。造成他這種性格的最大原因,歸咎於他的父親對他過於溺愛、縱容,從來不對他的這種行為加以訓斥。倒是他父親的一位摯友實在看不過去了,有一天,他把年輕氣盛的富蘭克林喚到麵前,用特別溫和的言語,規勸了一番。這番規勸,竟使自滿的富蘭克林從此一改往日的惡習,踏上了成功之路。
父親的那位摯交對他說:“富蘭克林,你想想看,你那不肯尊重他人意見,事事都自以為是的行為,結果將使你怎樣呢?人家受了你幾次難堪後,誰也不願意再聽你那一味矜誇驕傲的言論了。你可能在言語上占了上風,但是卻失去更多的人際交往的機會。你的朋友們都一一遠避於你,免得無緣無故就受你一肚子冤枉氣,這樣你將不能再從別人那裏獲得半點學識。何況你現在所知道的事情,老實說,還非常有限,對你以後在某些方麵的發展根本起不了任何作用。”
富蘭克林聽了他的這一番話,大感慚愧,深知自己過去所犯的錯誤,決意從此痛改前非,處事待人處處改用真誠謹慎的態度,言行也變得謙恭和婉,時時提醒自己不要做出有損別人的尊嚴的事。不久,他便從一個被朋友們拒絕交往、鄙視的自負者,轉變成為到處受人歡迎愛戴的成功人物了。
高情商的孩子這樣做
本傑明·富蘭克林是18世紀美國著名的科學家和社會活動家,很難想象,正是這樣一位在多方麵取得成就的人物,在年輕時也曾經是一個“狂徒”。但是他並沒有一直這樣下去,父親摯友的規勸改變了他的人生軌跡。他之所以能夠成為全球著名的社會活動家,與父親教育他謙遜做人的原則不無關係。
高情商的父母這樣做
年輕氣盛,目空一切,是那些過於自信的孩子的通病。而這些壞毛病,在人際交往的過程中會挫傷他人心理,從而導致人際關係的惡化。所以,作為父母,針對年輕氣盛的孩子,一定不能放任縱容,而應當通過適當的方式對其引導和規勸,讓孩子走上健康發展的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