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5章 上帝的獎賞(1 / 1)

情商理論的第五方麵就是社會交往能力。社會交往能力簡稱社交能力,它是調控與他人情緒反應的一種技巧,一種藝術,它決定著一個人的人際關係。社交能力強可以增加一個人在社會中的受歡迎程度,可以增強一個人的領導權威、人際互動效能等。擅長處理人際關係的人,可以憑借與他人的和諧關係獲得更廣泛的人脈資源,從而讓自己獲得更好的發展。作為孩子,一定要重視這種能力,它是你立足這個社會的根本,比你的學習成績更重要,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一個人的成功。

作為父母,我們也要對孩子的社交能力給予足夠的重視,我們要為孩子創造各種社交條件,讓孩子抓住各種社交機會,還要鼓勵孩子多參加集體活動。這都有利於提高孩子的社交能力。

本章從人際交往的角度精選了一些富有哲理的小故事,這些小故事被哈佛大學師生廣泛傳頌,希望同樣能給孩子們以智慧的啟迪。

20世紀30年代,經濟大蕭條時期,很多人掙紮在溫飽線上。美國一個小城,一位富有而慈善的麵包師把城裏最窮的20個小孩召喚來,對他們說:“在上帝帶來好光景以前,你們每天都可以來拿一條麵包。”

孩子們十分高興,每天早晨,他們都早早來到麵包師家,因為他們都想拿到最大的一條麵包。他們圍住盛滿麵包的籃子你推我攘,不一會兒,麵包就被一搶而光。等他們拿到了麵包,甚至顧不上向好心的麵包師說聲謝謝,就慌忙跑開了。

隻有一位名叫艾麗絲的小姑娘,既沒有同大家一起吵鬧,也沒有與其他人爭搶麵包。而是謙讓地站在一邊,等其他孩子離去以後,才拿起剩在籃子裏最小的一條麵包。在她回家之前從不忘記親吻麵包師的手以表示感激。

有一天,等別的孩子都搶完麵包之後,小艾麗絲得到了一條比原來更小的麵包。但她依然沒有忘記親吻麵包師的手以表達她真誠的謝意。回家以後,媽媽照例切開麵包,發現裏麵竟然藏著一枚金光燦燦的金幣。

“艾麗絲,馬上把錢給麵包師送回去,一定是他在揉麵的時候不小心掉進去的,趕快去,把金幣親自交給好心的麵包師!”媽媽驚奇而又急切地叫道。

小姑娘拿著金幣飛也似的來到了麵包師家,當她準備把金幣交給麵包師的時候,麵包師卻語重心長地對她說:“不,我的孩子,這沒有錯,那枚金幣是我特意放進去的。我要告訴你一個道理:懂得謙讓的人,上帝會給予他幸福。願你永遠保持一顆寧靜、感恩的心。回家去吧,告訴你媽媽,這些錢是上帝的獎賞。”

高情商的孩子這樣做

那些爭搶麵包的孩子以為麵包師的恩賜是天經地義、理所當然的事情。可是,孩子,如果你不懂得謙讓和感恩,機會可能就不會再垂青於你。

高情商的父母這樣做

是的,懂得謙讓的孩子上帝會給予他幸福。可是事實上我們的孩子中有多少人懂得謙讓呢,他們在吃、穿、玩方麵總是爭先恐後,為了一件小事甚至與同伴們大打出手。他們是父母的掌上明珠,是爺爺奶奶懷裏的寶貝疙瘩,大人們處處遷就孩子,久而久之就慣壞了孩子,使得他們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懂得謙讓。由此看來,或許孩子不懂得謙讓更多的是大人們的原因。我們在教育孩子的同時是不是也應該好好地反省一下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