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 媽媽如何當好男孩的老師(3)(1 / 3)

男孩在學習、成長的過程中難免有困惑或者不滿,但又不能充分地表達出來。作為媽媽,要盡量擠出時間與男孩談心,並且在談心的過程中,要耐心地引導孩子盡情地說出自己生活、學習中的困惑;說出自己對家長、學校、老師、同學等的不滿。男孩在“說”過之後,會有一種發泄式的滿足,他們會感到輕鬆、舒暢。如此,他們在學習中就會更加努力,生活中就會更加自信!

媽媽必知的心理規律之七:增減效應。

人際交往中的“增減效應”是指:任何人都希望對方對自己的喜歡能“不斷增加”而不是“不斷減少”。比如,許多銷售員就是抓住了人們的這種心理,在稱貨給顧客時總是先抓一小堆放在稱盤裏再一點點地添入,而不是先抓一大堆放在稱盤裏再一點點地拿出。

媽媽在評價男孩的時候難免將他的缺點和優點都要訴說一番,並常常采用“先褒後貶”的方法。其實,這是一種很不理想的評價方法。在評價男孩的時候,我們不妨運用“增減效應”,比如先說孩子一些無傷尊嚴的小毛病,然後再恰如其分地給予讚揚。

媽媽必知的心理規律之八:蝴蝶效應。

據研究,南半球一隻蝴蝶偶爾扇動翅膀所帶起來的微弱氣流,由於其他各種因素的摻和,幾星期後,竟會變成席卷美國德克薩斯州的一場龍卷風!紊亂學家把這種現象稱為“蝴蝶效應”,並作出了理論表述:一個極微小的起因,經過一定的時間及其他因素的參與作用,可以發展成極為巨大和複雜的影響力。“蝴蝶效應”告訴我們,教育孩子無小事。一句話的表述、一件事的處理,可能影響孩子一生。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由於兵力不足,而戰爭又的確需要一批軍人。於是,美國政府就決定組織關在監獄裏的犯人上前線戰鬥。為此,美國政府特派了幾個心理學專家對犯人進行戰前的訓練和動員,並隨他們一起到前線作戰。訓練期間心理學專家們對他們並不過多地進行說教,而特別強調犯人們每周給自己最親的人寫一封信。信的內容由心理學家統一擬定,敘述的是犯人在獄中的表現是如何地好、如何改過自新等。專家們要求犯人們認真抄寫後寄給自己最親愛的人。三個月後,犯人們開赴前線,專家們要犯人給親人的信中寫自己是如何地服從指揮、如何地勇敢等。結果,這批犯人在戰場上的表現比起正規軍來毫不遜色,他們在戰鬥中正如他們信中所說的那樣服從指揮勇敢戰鬥。後來,心理學家就把這一現象稱為“貼標簽效應”,心理學上也叫暗示效應。這一心理規律在家庭教育中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例如,如果我們老是對著孩子吼“笨蛋”、“豬頭”、“怎麼這麼笨”、“連這麼簡單的題目都不會做”等,時間長了,孩子可能就會真的成為了我們所說的“笨蛋”。

所以,媽媽必須戒除嘲笑羞辱、責怪抱怨、威脅恐嚇等語言,多用激勵性語言,對男孩多貼正麵的標簽。

媽媽必知的心理規律之十:登門檻效應。

日常生活中常有這樣一種現象:在你請求別人幫助時,如果一開始就提出較高的要求,很容易遭到拒絕;而如果你先提出較小要求,別人同意後再增加要求的分量,則更容易達到目標,這種現象被心理學家稱為“登門檻效應”。在家庭教育中,媽媽也可以運用“登門檻效應”。例如,先對男孩提出較低的要求,待他們按照要求做了,予以肯定、表揚乃至獎勵,然後再逐漸提高要求。

4.做男孩最好的智力開發師

一個男孩從嗷嗷待哺的嬰兒,成長為頂天立地的男子漢,對於他的成長,媽媽肩負著哪些重要任務呢?心理學家表示,對於正在成長中的男孩來講,媽媽除了要保護他不受外界和自己的傷害之外,還有以下幾點主要任務:

第一,讓兒子感覺到被愛。

科學家們經過研究證明,小時候的男孩比女孩更加需要媽媽的關注,如果他們感覺不到母親在身旁,就會產生極強的不安全感,進而會用哭鬧來提醒媽媽。如果男孩長時間得不到母親的關愛,這種不安全感就會伴隨他的一生。然而,大多數的媽媽並不了解男孩的這種需求,當男孩出生不久後,她們就會以“工作需要”為理由把孩子交給保姆來照顧;有時,為了保持身材,她們甚至拒絕用母乳喂養孩子。事實上,媽媽的這些做法將極大地影響男孩的心理健康。當男嬰在媽媽體內時,母子之間是通過臍帶聯係在一起的。當男孩出生之後,盡管他的身體已經脫離了母體,但他們在心理上仍然認為自己與媽媽是一體的。在這個時候,如果媽媽對男孩撒手不管,那男孩就會產生極大的不安全感。

在兒童成長心理學中,有這樣的描述:當嬰兒出生後,雖然他與母體聯係的臍帶已經被剪斷,但他在心理上並沒有脫離母體,因此,他們需要媽媽與他之間的肌膚接觸。

由於人是哺乳動物,在母親哺乳的過程中,他與媽媽之間有親密的肌膚接觸,這可以使他的心理需求得到滿足。一年之後,即使孩子不再需要吃奶了,媽媽也應該寸步不離地陪在他身邊,因為他們仍然格外需要媽媽的關注。直到孩子3歲左右,他與媽媽之間的這種心理臍帶才會自然脫落,這時候,他們的心理需求可以通過語言安撫得到滿足。此時,他們才能被看做是完全獨立於媽媽的個體。由此,我們可以得出兩點結論:第一,對孩子進行母乳喂養是十分必要的;第二,當男孩斷奶後,就把它交給保姆或老人照顧,這對孩子的心理成長是十分不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