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媽媽把無限的愛都傾注到了男孩身上,對男孩的關懷可以說是無微不至,男孩的衣服從來就沒有自己洗過,吃完飯就把飯碗推到一邊,玩過的玩具隨手就扔,被子要讓媽媽代疊,洗腳要讓媽媽打好溫水,寫作業要讓媽媽給念題目,上學時書包也要讓媽媽給背……男孩們就這樣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養尊處優的生活,本來是他們應該自己做的事情全都由媽媽代勞了,應該自己負的責任全都由媽媽承擔了,難怪男孩們隻懂得索取而不懂得付出,普遍缺乏責任感了!
因此,培養男孩的責任感首先就要求媽媽放棄對男孩的溺愛,讓男孩去做一些他力所能及的事情,讓男孩學會自我服務,讓男孩去為自己多承擔一些責任,比如玩完的玩具要自己收拾好,自己的房間要自己打掃,穿髒了襪子自己去洗幹淨,起床後要自己整理床鋪,早晚洗漱要自己照顧自己,家庭作業要自己獨立完成,自己說過的話不能食言,自己應當做的事情必須有始有終。
提高男孩對責任的認識。他們之所以沒有責任感,首先是對責任認識不足。我們有必要把他們應該做的事情,如學習、做家務的目的告訴他們,使其認識到活動的意義。如生存、自我實現、報效祖國等,以端正態度。同時,要逐步培養並不斷強化他們的責任意識。我們可以經常和他們交談、討論一些典型的範例、故事,使他們懂得:在這個世界上,自己不但享受著別人創造的精神與物質財富,而且他們還肩負著為社會創造精神和物質財富的責任。一個不盡社會責任的人,是一個對人類無益的人。要聯係實際,向他們講哪些是他們對家庭、學校、社會應盡的責任,怎樣才能履行這些責任。
我們很多媽媽因為愛男孩,不讓男孩參與家務勞動。讓男孩參與家務勞動的目的不在於減輕家務負擔,而是從小讓男孩知道,他屬於這個家庭,自己對其他人負有責任,他不能無償地接受別人的勞動,男孩要做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像打掃房間衛生、洗衣服、洗碗及澆花等。否則他沒有參與感,沒有屬於這個集體的意願。“好好學習,不用幹活”是絕對錯誤的。
作為家庭中的一名成員,男孩既應該享受權利,也應承擔一定的家庭責任,包括建立家庭中的崗位,承擔一定數量的家務勞動。媽媽可通過鼓勵、期望、獎懲等方式,督促男孩履行職責,培養責任心。如果一個男孩在家庭層次的責任感難以確立,將來走上社會也難以向社會層次的責任感過渡。
對男孩責任感的培養應該大處著眼,小處著手。要讓男孩在家庭崗位上感受責任的分量,倒一次垃圾、洗一塊手帕都應給予表揚鼓勵,失責時應給予批評和懲罰。隻有這樣,才能讓男孩走出以自我為中心,強化對他人和周圍環境的責任感。
責任感的培養要通過男孩自身的實踐體驗,媽媽越俎代庖是無濟於事的。有的媽媽代男孩整理書包,幫助男孩檢查作業,這是責任感的“錯位”和“越位”。
讓男孩自己承擔失責的後果,男孩才能懂得上學讀書不是個人的私事,而是對家庭和社會的一種責任。媽媽要做男孩的好榜樣。媽媽自身對家庭、對社會的責任感如何,對男孩來說是一麵鏡子,媽媽的責任感水平可以折射出男孩的責任感。一個對家庭、社會毫無責任感的媽媽,不可能培養出有責任感的男孩!
8.培養男孩的公德心
一個沒有愛心、連基本的社會公德也沒有的男孩,是不會有責任感的。
近些年,由於市場大潮的衝擊,由於教育上的失誤,有的人道德滑坡,人們的道德價值觀出現了一些混亂現象,道德評價標準失衡。遵守社會公德在一些人眼裏變得不值得重視,甚至會認為講公德吃虧;自私自利的行為大行其道,甚至認為是當今社會做人的行為準則。社會上產生這種糊塗觀念的人不少,也影響了孩子。
我們一起思考一下這個問題。自古以來,任何一個國家都有社會公德來維護民族團結、社會安定,並促進社會進步。一旦社會公德被破壞,必然導致人們行為失範、社會混亂,最終受害的還是廣大老百姓。遵守社會公德是利國、利民、利己的好事。如果認為講公德吃虧,大家都隻顧自己,吃虧的將是所有的人,也包括自己。比如,在一個居民小區裏,你也亂倒垃圾,我也亂倒垃圾,弄得臭氣熏天,蚊蠅滋生,聞臭味的是所有的住戶,帶著細菌、病毒的蚊蠅也不會選擇窗戶,如果大家都保護環境衛生,受益的是每家每戶;如果有一家隻顧自己:這家就成了害群之馬。此外,我們還應想到,一個人如果從小自私自利,隻顧自己,不顧社會;不顧他人,這個人能在社會上立足嗎?哪個群體歡迎這樣的人?凡是有人群的地方,對自私自利都嗤之以鼻。在學校裏,自私自利的學生在班集體中處境十分尷尬。對於個人來說,是否講社會公德,關係到他是否能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是否能獲得滿意的社會角色地位,從而必然影響他的身心發展和事業發展。因此,必須教育男孩從小養成遵守社會公德的良好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