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保障的福音
卷首語
作者:本刊評論員
衛生部日前表示,今年要全麵推開尿毒症等8類大病保障,在1/3左右的統籌地區將肺癌等12類大病納入保障和救助試點。通過新農合與醫療救助的銜接,使重特大疾病補償水平達到90%左右。
這對患者而言,無疑是一個利好消息。目前我國城鎮職工醫保、居民醫保和新農合三項基本醫保已覆蓋13億人,覆蓋麵達到95%以上,基本藥物製度已在政府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全部實施。然而,依然有尿毒症等50餘種疾病,可能導致部分家庭因病致貧和因病返貧。
為解決這種狀況,我國推行了大病醫保政策。2010年啟動了提高兒童白血病、先天性心髒病保障水平試點工作。2011年底我國已在93%的統籌地區開展大病保障試點。一些地區將重性精神病、結核病、婦女宮頸癌、乳腺癌、尿毒症、艾滋病機會性感染等6種重大疾病納入保障範圍,超過20萬名患者已獲補償。
此前8月30日,衛生部、財政部、人社部、民政部、保監會正式公布了《關於開展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工作的指導意見》,明確了居民大病負擔比例,今後,當參保患者個人負擔的醫療費用超過標準時,大病保險對個人負擔的合規醫療費用在基本醫保已經報銷的基礎上再次給予報銷,要求實際報銷比例不低於50%,以減輕城鄉居民的大病負擔。這在中國醫療體係和醫療改革過程中邁出了重大的一步,也是政府切實解決公眾看病難、看病貴和“一病返貧”現象的積極舉措,一旦付諸實施,將大大緩解公眾看病負擔。這次衛生部再次細化尿毒症等8類大病保障補償水平,可謂是又一次莊重的承諾,一定程度上有助於緩解大病患者支付高額醫療費的壓力,也可以看出新醫改在關注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方麵,更為務實。
有分析指出,上述惠民政策的實施,阻力和困難仍然不小。對於民間保險機構的參與和監管、因地區發展不平衡地方政府財政投入和補助部分的落實、以及資金供給的有限性和醫療需求的無限性存在矛盾,都將是不可回避的現實問題。同時,還需警惕好政策在運行中發生走樣,患者難以享受到大病保障政策的陽光。
改革總是知難而進的,投鼠忌器不是明智的選擇。政府需要進一步加強醫療服務的監管,既要給醫院相應的政策,又要切實加強政策執行上的監督管理,特別要使醫療過程盡量公開透明,不斷完善相關配套措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讓醫改真正成為民生保障的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