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碧雞金馬放光華(1 / 2)

碧雞金馬放光華

一線傳真

作者:望東

兩個重點

“街道的特點是困難群眾多、失業人員多、殘疾人員多。”金碧街道黨工委副書記、工會主席李齊林開門見山。“低保戶1713戶,2000多人,占西山區的1/3;殘疾人占到西山區1/3;失業職工近2000人,登記在冊的困難職工300多人。”李齊林在街道分管著不下五六項工作,卻對與幫扶有關的每個數字如數家珍。

同時,轄區內的企業也不少,“一幢樓內就有幾十家,”對於總數,李齊林也心中有數:“非公企業1048家,涵蓋個體、商貿、服務等行業。”

與街道的特點相對應,街道總工會的工作重點,一頭是幫扶困難職工群眾,一頭是企業建會。

幫扶的“三張牌”

1、政策牌

在金碧街道西壩社區,住著一位90多歲的退休老大爺,體弱多病,收入微薄,卻每年都要花費兩萬多元的醫療費。

由於早年沒有辦理過醫療保險,這筆費用隻能由老人自付。老人的子女在外地,平日生活起居全靠80多歲的老伴照顧,老兩口過得十分艱辛。工會了解到這一情況後,隨即伸出了援手。街道總工會為他辦理了大病補助,從此他每年可以獲得3000元的救助款,同時又將情況上報到西山區總工會,區總工會又為老人報銷了8000元的醫療費。

另一家困難企業職工李師傅年過半百,患有痛風、糖尿病等多種疾病,基本喪失勞動力。禍不單行的是,他早年離異,家中女兒雖已成年,卻沒有工作。在社區的入戶調查中,發現了這一情況,並反映到街道總工會。

李齊林親自與這位困難職工結成了聯係對子,從此,每逢傳統節日,他都會帶上禮物和慰問金前去看望,還幫助李師傅家申請了最低生活保障,辦理了大病補助,每年可發放大病補助金2000元。並利用各種時機,盡可能地為李師傅爭取一些臨時性的救助金。

李齊林說,街道總工會的幫扶工作通過交叉互補的3種方式實現,分別是“政策幫扶”、“愛心幫扶”和“人文關懷”。各種方式又具體細化為多項不同措施。這一套完整的措施共同構成了街道總工會的幫扶體係。

而在這一幫扶體係中,首要的是政策幫扶。對於下崗失業、困難等工人,通過遍布街道、社區、企業的工會組織進行普查和登記。根據困難程度,對於符合低保條件的300多名職工,全部為他們申請了低保;沒有社保的則幫助協調辦理;生病的困難職工,按照解困資金的標準給予大額醫療救助,那位90多歲的老大爺和李師傅,就是大額醫療救助的40多名救助對象中的兩人。如是殘疾職工,還與殘聯協調,實施幫助。

2、愛心牌

每逢傳統節日,工會工作人員都會帶上禮品和慰問金分頭行動,深入轄區各個困難職工家庭探望。可是有一次,一家困難戶讓他們犯了難。

一對夫妻都是身患殘疾,孩子尚未工作,一家三口全依靠兩名70多歲的老人養活。家庭如此不幸,工會決定為其申請低保,民政部門調查後,卻認為他們不符合享受低保金的條件,原因是老人收入尚可,家庭平均收入超過了低保線。而他們的家庭成員沒有大病,工會的大額醫療救助也無用武之地。

這件事讓李齊林看到,單靠政策和製度,也存在空白和難點,要幫扶,還得調動職工的積極性,提倡互助互愛。

李齊林說,為了資助那些靠不上政策,又確實需要幫助的人,工會成立了“關愛互助基金”,號召有愛心的企業和職工捐款。倡議發出後,得到了各方積極響應。金華商會一次為“關愛互助資金”捐款1萬元,還發動浙商參加“旱區行”活動,為一所郊區小學捐資4萬元。

愛心傳遞的路上,不斷地有企業和職工加入,歐博電子公司出資15000元;交通科技公司直接與社區困難群眾結對幫扶,每戶慰問1000元;富邦企業對社區內20餘家困難戶給予不低於1000元的慰問金,浩帆商貿公司職工捐款10000多元用於抗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