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對於每一個家長來說應該是一種本能的、愉快的事情。尤其是女性在經過妊娠、分娩之後,受到體內激素變化的影響,會產生一種“幸福感”,並提高自身的“母性”“知性”意識。但是現代女性在工作壓力和生活壓力的影響下,可能會覺得育兒是一種無形的負擔。
心理學專家指出,很多女性在養育寶寶的過程中都有這樣的疑問:“我不知道寶寶為什麼哭個不停”“平時隻有我和寶寶兩個人在家,在精神上我感到萬分疲憊”“每當寶寶鬧人的時候,我不知道他是在撒嬌還是想吃奶”“我不知道寶寶什麼情況下才是健康的”“我不是很清楚生活中哪些事物會影響寶寶的生長發育”,等等,從以上這些母親焦急和憂慮的話語中,我們就可以感受到她們對寶寶情之深、愛之切,同時也可以了解到這些母親無法正確判讀寶寶所傳達的信息,也無法采取正確的母性行為。
《0~3歲寶寶的健康檢查》就是教每位母親對0~3歲寶寶進行全麵的健康檢測,了解每個時期寶寶不同的生長特點,正確理解寶寶傳達的信息,以助寶寶健康成長。
對於新生寶寶來講,首先是要了解寶寶的運動規律,然後依照不同方麵進行健康檢測。要知道,新生寶寶一天內90%的時間都處於睡眠,覺醒時間總共才2~3小時,並且不斷地進行著睡眠-覺醒周期,以每30~60分鍾循環一次。此周期包括深睡、淺睡、瞌睡、安靜覺醒、活動覺醒和哭六個部分。當新生寶寶覺醒不哭時,他會在一定的規律下運動,約1分25秒完全沒有活動,緊跟著會突然發生運動;當新生寶寶處於活動覺醒狀態時,每1~2分鍾連續發生著活動-安靜周期。這就是新生寶寶的主要運動了。此書就會教你根據新生寶寶的生長發育特點,對其皮膚、視力、聽力、口腔、衛生等方麵進行健康檢測。
人的生長發育是連續不斷進行的,有時快些,有時慢些。在體格方麵,年齡越小,生長速度就越快。寶寶在出生後半年內,生長發育最快,半歲以後生長速度就逐漸減慢了,然後直到青春期又增快。寶寶在生長發育中,各種功能的發育也是從低級到高級,由簡單到複雜。例如用手拿東西,出生4~5個月的寶寶是用整個手張開去抓,以後逐漸會用拇指和示指去捏取小的物品。整個身體的運動功能,是按“從頭到腳”的順序發育,先會抬頭,其次挺胸、獨自坐,然後會站,最後才會行走。在寶寶發育過程中,各個器官、係統發育不平衡,腦的生長發育是先快後慢,一般要到7~8歲大腦的重量才會接近成人。而生殖器的發育則是先慢後快,在0~3歲這個時期發育的並不明顯,通常要等到青春期時發育才會明顯增快。寶寶的皮下脂肪在0~3歲增加比較快,以後就會逐漸減慢,青春期又稍微快一些。
總的來說,0~3歲的寶寶身體各部分發育比例標準不是絕對的,個體間存在差異,隻要大致在正常標準範圍內就是健康的。也正因為寶寶在生長發育過程中,各係統、器官的功能和形態在不斷地完善,形成了各年齡段的不同特點,此書就按照這個線索,告訴家長怎麼從寶寶的各個方麵對他進行健康檢測。
0~3歲寶寶的頭腦每時每刻都在發生變化。這樣就會導致寶寶總有太多的情況在發生和進行;太多的情感在出現或消失;太多複雜的情緒讓他無法清楚地表達。因此家長有必要注意寶寶的心理健康。寶寶在剛出生的兩年裏,通常都會對照顧自己的人特別依戀。依戀是指係於寶寶與看護者之間的牢固紐帶,但所謂看護者並不一定就是寶寶的親生父母。對於家長來說,培養寶寶依戀情感的最佳方法是滿足寶寶的需要。
在寶寶出生的前一年半,“哭”是他的主要的表達方式,因此當寶寶哭泣時,看護者做出的回應會直接影響寶寶的心理,如果回應是開心正麵的,寶寶便會發現世界是美好的,反之則不利於寶寶的心理健康。
其次,家長關注寶寶心理健康就是要和寶寶交流。從寶寶出生的前幾個月,他就對身邊的人有了反應。出生一二個月的寶寶就能分辨出許多人的聲音,比如父母,還有那些母親懷孕期間經常接觸到的人。他們還能夠以母親特殊的氣味來認出她的乳房。
兩三個月的寶寶就已經會微笑了。也許在這之前家長就發現寶寶微笑過,然而一般來說,這樣的臉部歪扭隻是內部身體功能的一種自然反應,是一種先天性反射的結果。在出生後前幾個月有些寶寶並未真正地笑,而有些寶寶有笑意時總是會發出笑聲,這都是因人而宜的。
本書所介紹的對寶寶心理健康的檢測,是根據不同時期寶寶的特點編排的,如哺乳期、斷奶期、學走路時期等,因此家長可以對照不同的時期,對寶寶的心理進行健康檢測。最後,祝每一個寶寶都健康成長!
編者
2009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