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九章 輕鬆拿下(2 / 2)

西漢時,朔方郡轄境大致相當於,後世的內蒙古河套西北部及後套一帶(鄂爾多斯西部及巴彥淖爾西南部),即秦代九原郡的西半部,時稱"新秦中",郡治在朔方縣。其東為五原郡,西、北與匈奴為鄰。郡西有雞鹿塞(後世的巴彥淖爾磴口縣,沙金套海蘇木太陽廟,山哈隆格乃山口),北有高闕塞(後世的巴彥淖爾烏拉特後旗,呼和溫都爾鎮狼山大巴圖溝口),是陰山一帶漢與匈奴來往的重要通道。昭君出塞的故事就發生於此。漢成帝竟寧元年(公元前33年),王昭君出雞鹿塞北入匈奴。

漢武帝曾多次徙民移居朔方、五原、上郡、北地諸郡,並穿鑿河渠,屯田戍守,修築長城、要塞。元朔二年,遷十萬人於朔方。三年(公元前126年)秋,蘇建修複秦代蒙恬所築要塞,築朔方城。五年,築臨戎城。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徙數十萬貧民居朔方以南"新秦中"一帶。三年,又築沃野城、三封城。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上郡、朔方、西河、河西開田官,斥塞卒六十萬人戍田之"。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武帝巡遊北邊,親至朔方。四年,"遣拔胡將軍郭昌屯朔方"。大規模的移民屯田導致河套地區的漢民人口迅速增加。漢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朔方郡有34338戶,136628人。

漢成帝元延、綏和之際(約公元前8年),朔方郡領十縣:朔方縣、三封縣、磴口縣、修都縣、臨河縣、呼遒縣、窳渾縣、渠搜縣、沃野縣、廣牧縣。

王莽改朔方為溝搜。東漢建武初年,朔方、五原、雲中等郡為盧芳所據。建武七年(公元31年),盧芳所置朔方太守田颯、雲中太守喬扈降漢。十一年,省朔方刺史部入並州。二十六年,南匈奴內附,並、朔邊郡居民遷回本土。自此南匈奴徙居於幽、並諸郡內,右賢王部屯戍朔方。其後,以西河郡大城縣屬朔方郡,又徙郡治於臨戎。明帝永平中,多次征發囚犯至朔方、五原屯戍。永和五年(公元140年)之前,朔方郡領六縣:臨戎縣、三封縣、朔方縣、沃野縣、廣牧縣、大城縣。修都、臨河、呼遒、窳渾、渠搜五縣當於東漢初省並。

朔方又緊鄰黃河,如果並州北部丟失,付麟就可以以朔方郡、上郡、北地郡為根基,以黃河為屏障,再以長安城以及子午穀和斜穀關連成一片,就能守住付麟的基業,進可攻退可守,足可以抵擋關中的敵人。

一旦有變付麟就可以兵出關中,虎視天下。而付麟的後方,南有陰平郡為依托,還有散關的關隘,西有西羌,北有西海和敦煌城。

可以說,付麟今天才算是成就了大業,付麟坐在朔方郡郡守府的大堂之中,心中也是難免有些得意。

沒過多少時間,眾將校就都進來和付麟彙報這一次,他們用兵的戰果,這裏的好處自然是不少,但是並州還是比較窮的,所以,占領朔方郡的好處,並沒有攻陷南匈奴的王城大。

付麟這邊,剛剛把朔方城打理完畢,該看呀俘虜的看押俘虜,該安民的安民,朔方城下轄六個縣臨戎、沃野、廣牧、朔方、大城、三封等六縣。

付麟當機立斷,就派兵把這六個縣全部收入囊中,其實付麟根本就沒有費勁,更沒有費一兵一卒。

免費看書,關注微信公眾號:天涯悅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