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代,永昌郡東部的葉榆縣、邪龍縣、雲南縣等縣份與建寧郡的一部分被劃出來設為雲南郡。增加了南方的永壽縣。
西晉時,永昌郡轄域向南方擴張,新增了南涪縣,共統轄八個縣,不韋縣、永壽縣、比蘇縣、雍鄉縣、南涪縣、巂唐縣、哀牢縣、博南縣。
不韋縣始設於公元前一零九年西漢元封年間,不韋建縣之前,屬西南夷的國土。漢武帝時擴張了漢朝西南方的領土,設置了益州郡,不韋縣成為益州郡最西端的縣份。
公元六十八年東漢永平年間哀牢國內附之後,不韋縣從益州郡劃出與其他七縣合為永昌郡,不韋縣成為永昌郡(即後世的雲南省保山縣)的郡治。
而金環三節,忙牙長和董荼那,他們三個人,經過日夜不停的趕路,終於,在兩天後趕回了不韋城。
而這裏,也是孟獲占領之後,把這裏當成了行政中心,另外,劉備和諸葛亮也跟孟獲一樣,駐紮在這裏。
當金環三節,趕到不韋城的郡守府之後,他們經過通報,終於見到了孟獲,三個人,自然是十分激動的,並且他們都表示對孟獲蠻王的效忠。
總之,金環三節三個人,卻隻字不提,他們已經表示投靠付麟的事情,雖然三個人,也是假意的投降付麟,但是這種事情,是不能說的。
三個人,也是跟狗一樣,對孟獲表示他們是絕對的效忠,而益州北部和益州郡的事情,孟獲,劉備都已經通過孟優有所了解了。
這個時候,就見劉備身邊的一個文人,此人一身文士打扮,他的手中還拿著一把羽扇,此人不是別人正是諸葛亮。
諸葛亮(生於公元一八一年,卒於公元二三四年十月八日),字孔明,號臥龍(也作伏龍),漢族,徐州琅琊陽都(即後世的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散文家、書法家、發明家。
在世時被封為武鄉侯,死後追諡忠武侯,東晉政權因其軍事才能特追封他為武興王。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師表》、《誡子書》等。曾發明木牛流馬、孔明燈等,並改造連弩,叫做諸葛連弩,可一弩十矢俱發。於建興十二年(公元二三四年)諸葛亮在五丈原(即後世的寶雞岐山境內)逝世。
劉禪追諡其為忠武侯,故後世常以武侯、諸葛武侯尊稱諸葛亮。諸葛亮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華夏傳統文化中忠臣與智者的代表人物。
而我們隻為娛樂,所以大家也不要計較,這些如同諸葛亮等曆史人物,在此書之中的定位和人物性格及人品的設定。
我們書歸正文,不管是孟獲還是劉備,都在為金環三節回來而感到高興,他們高興自然不是因為,三個人沒死,而是有了三人之後,他們三個人的部族就會幫助他們,一起對付付麟的,總之,就是為了自己。
可是,諸葛亮卻想的比較遠,隻見,諸葛亮一邊搖著羽扇,突然就問道:‘你們三個人,是怎麼回來的?還不老老實實的說清楚。你們當我家主公和孟獲大王都是傻子嗎?’
而孟獲為了讓手下都對他都服服帖帖,所以,孟獲此人比較陰狠,他動不動就會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