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虧了孟獲身邊的親衛,扭頭逃跑經過孟獲的身邊,這馬匹奔跑和親衛逃跑的景象,才把孟獲,從震驚之中,給驚醒了過來。
“救駕啊!救駕!”孟獲一邊扭頭就跑,一邊喊道。
“救駕個屁,你是皇帝啊!”“臭不要臉的!”這些都是,孟獲附近之人的想法,但是他們都隻是在心中想想,並不敢說出口來。
而祝融這個時候,正在一門心思,帶人追殺孟獲,她可沒有心思,去笑孟獲,祝融是打心底裏就看不上孟獲,所以,孟獲就是在祝融麵前唱二人轉,祝融還是隻會討厭他,想弄死他。
而在劉備和孟獲的中軍處,劉備和諸葛亮都不能讓孟獲死,這倒不是,劉備和諸葛亮成了有情有義之人。
實在是,劉備想在益州混好,想在南蠻立足,還需要孟獲,他們還離不開這個南蠻王孟獲。
所以,劉備在諸葛亮的提醒下,立即帶兵跟祝融混戰在了一起,等劉備和祝融的兵馬一動手,劉備他這才知道,別看祝融這些女兵都是女人,但是她們殺起人來,可是一點都不會手軟。
果然,很快,劉備和孟獲的本部人馬,就被祝融和她的女兵,給殺的七零八落了。
而劉備和孟獲之所以,不是祝融的對手,這裏麵的原因有很多,比如這些天,劉備和孟獲帶著兵馬,在祝融部落挑戰,那也是要耗費兵馬體力的。
另外,劉備別看,他整天說自己是大漢後裔,天子皇叔的,其實劉備手裏,就隻有,那些騙來的幾千人馬罷了,另外,劉備帶兵的能力實在不怎麼地。
而孟獲,他的統兵能力也是一般,這麼一會兒時間,孟獲又因為,自己的失誤,讓孟獲和自己的兵馬分了開來,所以,祝融帶著女兵,和劉備跟孟獲激戰,那就是一邊倒的屠殺。
諸葛亮看著,他主公劉備的人馬,和孟獲的人馬,每時每刻,都在被祝融她們擊殺,諸葛亮也是心如火燒一般,這要是讓孟獲完了,他和劉備要怎麼在這裏立足呢。
要是,劉備完了,那麼諸葛亮還要跟誰混,以後還怎麼混,所以,諸葛亮經過短暫的思考之後,就知道,今天必須保住劉備和孟獲。
想到這裏,諸葛亮一調轉馬頭,就來到了,在後麵,一直看熱鬧木鹿大王的身邊。
隻見,諸葛亮對木鹿大王十分尊敬的說道:“參見大王,還請大王,派兵擊敗祝融部落的人馬啊!”
但是,諸葛亮的話音一落,木鹿大王,就斜眼看了看諸葛亮,他並沒有什麼反應,看樣子,木鹿大王,就是想看著,劉備和孟獲去死。
木鹿大王的險惡心思,其實,也不難猜,那就是南蠻這裏,一山不容二虎,隻要孟獲死了,那麼木鹿大王就是新的南蠻王了。
而木鹿大王的心思,也算是,讓諸葛亮給猜到了,於是諸葛亮就再一次,衝木鹿大王行禮道:“大王,您快快發兵,營救我家主公和孟獲大王吧,否則等祝融消滅他們的時候,就是你我的末日了!”
諸葛亮這種人,雖然讓有些人喜歡,自然也有人不喜歡,至於他本人當時如此,也無法考證了,而本書有好人,自然也有壞人,有主角自然就有配角,有正麵人物自然也有反麵人物。
所以,這裏給諸葛亮的定位大家不要計較,我們閑言少敘書歸正文,諸葛亮這種人,他學藝不精,雖然學了一些東西,但是還沒有經過實踐,所以,諸葛亮此人也就是紙上談兵之輩,不然上一世,諸葛亮也不會六出祁山,耗盡了蜀國的國力,也毫無建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