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移動的島嶼 (2)(1 / 2)

我向李先生主動交代了白三爺跟我聯係過的事情,並且明確表示一切都會聽從組織安排,堅決擁護領導作出的任何決定。李先生跟上級彙報了之後,對我的表現給予了高度的評價。最讓我意想不到的是,他竟然把苗博士留給我們的那個吊墜兒交給了我,讓我拿著它去跟白老三交換信息!我不敢相信這是真的,出賣全人類的利益讓自己達到目的,這罪名我可擔戴不起!可是李先生命令我去,並且告訴了我白三爺給我的那張紙條上的數字是什麼意思——那是一個坐標,具體位置在複活節島附近。聽到複活節島,我率先想到的是島上舉世聞名的石像。對於那些石像全世界已經產生了無數的猜測,很多人認為那些石像是外星人或者神仙的手筆,但是我卻比較傾向於那些石像確實是人造的,至於花費巨大的財力物力人力製造石像的目的我不得而知,不過我覺得那是在傳遞某種信息的可能性非常大!

雖然很多人都認為在一個彈丸之地造出那麼多的石像是不可能的事情,不過石頭巨人真的這樣重嗎?很多科學家表示並不見得,其實複活節島的石像遠沒有人們所傳說的那樣重。我們知道,海洋中的火山島都是由玄武岩構成的。玄武岩十分堅硬,很難加工,比重一般為3-3.2克/立方厘米。若按此計算,複活節島上最大的石像高21.8米,肩寬2.5米,截麵近5平方米,扣除砍掉的30-40立方米岩石,剩下來的石像重量就有50-80噸,甚至上百噸重了。聽起來這很有道理,但是是如何呢?用來雕刻石像的材料不是玄武岩,而是凝灰岩和層凝灰岩,有的甚至是浮石,它們之中隻有某些岩石的比重達到1.7克/立方厘米,而大部分岩石的比重都小於1.4克/厘米3。至於浮石,它的比重就更輕了,它幹燥後,比水還要輕,會浮在水麵上,所以才叫浮石。因此,最大、最重的帽子至多也不超過5噸。複活節島的大部分雕像高度為3-5米,10-12米的雕像並不多,隻有30-40尊,它們的重量至多也不過10多噸,大部分雕像的重量還不到5噸。想當初,水手們毫不費力地把一尊雕像裝上小船,運到輪船上去,因為它根本就沒那麼重。不久前,人們對複活節島上的雕像進行修整,15噸的吊車就把最重的雕像吊起來安放到阿胡上去了,由此可見雕像並非人們說的那麼重。

不僅石像的重量被大大誇大了,普卡奧,也就是有些石像頭上帶的帽子的重量也被誇大了。看上去直徑達3米、高為2.5米的大帽子的確令人肅然起敬,重量似乎是驚人的。但不要忘記,普卡奧是由普那帕奧火山的黑色凝灰岩,即浮石造成的。這種浮石曬幹後就會浮在水中,隻有裏麵吸足了水才會沉下去。拖運這種由比重比水還輕的岩石製成的大帽子用不了花費太大的力氣,五個人就能搬動一頂直徑為1米的普卡奧。而且,用來製造普卡奧的岩石也很容易加工,用普通帶鋸齒的刀就能把它切割下來,用錘子敲擊它,岩石表麵雖不致碎裂,但也會出現皺紋。很明顯,複活節島上的古代雕刻家非常了解浮石的這種特性,他們製好帽子後,不是搬著他到處跑,而是把它滾向阿胡,再放到石像的頭上去。因為當普卡奧在地上滾動的時候,它並不破碎,而是棱角都沒了,變成了圓形。況且,複活節島上的雕像並不都是戴帽子的,戴帽子的雕像隻不過是一種例外。迄今為止,人們隻發現30座戴帽子的雕像,而且這些戴帽子的雕像又都站立在有浮石層的地方。毋庸置疑,帽子就是在石像附近造好的,然後再順著用石塊疊成的腳手架滾到雕像的頭上,而不是抬上去的。

所以我覺得複活節島上的石像確實是人造的這個絕對沒有問題,不過島上的居民製造這些石像的目的確實還有待商榷。複活節島最原始的名字叫世界之臍,這讓人不免想到其中的深層含義。難道說這裏真的是外星人和地球最後的接觸之地麼……我不知道這裏麵的真相是如何,但是我知道白老三把我約在這裏見麵,絕對不是巧合那麼簡單!

我現在開始懷疑李先生這是引蛇出洞,他想通過我抓到白三爺。可是這一路上我也沒有發現有人跟蹤我,等我到了智利之後,我雇了一艘船,讓船主把我帶到我想去的地方。船主看了看那個坐標告訴我們問題,他讓我到船艙裏去休息,等到了地方自然會叫我的。因為我不會拉丁文,所以我雇了一個翻譯,那個翻譯是個白人,說實話漢語說得不咋地。但是他能幫我跟當地人溝通,有願意跟我出海,這就很難得了。我請的翻譯讓我叫他叫莫瑞就行,我對這個三十多歲的男人謊稱自己要去拜訪一個朋友,就這樣我們踏上了去複活節島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