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北緯三十度 (2)(1 / 2)

由於日本龍三角海域頻發眾多可怕海難事故,使它贏得了一個“太平洋中的百慕大三角”的惡名。對此,日本海防機構每年平均要發布發生在日本周圍海域約2500件海事事故報告。鑒於在這裏搜尋一艘失蹤的船要比從幹草堆中找出一根針還要困難得多的實際情況,使得大部分的官方報告隻能將事故原因歸於“自然的力量”,而就此終止調查。然而,眾多遇難船員的家人決不希望他們的親人就這樣無聲無息地走進黑暗,他們需要更加詳盡、更加合理的解釋。

可是解釋這一怪異的現象並不容易,當年忽必烈兩次出海征討日本,都因為突然而起的“神風”大敗而歸。史學家認為忽必烈麾下的船隊就是在龍三角地區遇到了颶風和海嘯,不過當時的人認為那裏是有一隻海底巨獸興風作浪,才頻頻讓過往的船隻有去無回。作為現代人的我們顯然不會認同這種觀點,有人認為是磁偏角現象使航行中的船隻迷航甚至失蹤,不過這種觀點顯然不能成立。磁偏角是由於地球上的南北磁極與地理上的南北極不重合而造成的自然現象,這種偏差在地球上的任何一個位置都存在,並不是日本龍三角所特有。早在500年前哥倫布提出磁偏角現象後它早已成為航海者的必備知識,故它不可能簡單地成為擁有現代化設備的船隻迷航和沉沒的原因。另外有些人認為龍三角地區之所以成為了船隻的墓地,是因為颶風在作祟。據海洋專家觀測,強大的颶風經常在日本龍三角的海域中醞釀。但是,當今大型的現代化船舶是按照能抵禦最壞情況的標準製造的,按理說僅憑一場颶風並不能擊沉它們,所以這個觀點也站不住腳。

在多種科研途徑中,日本科學家采取了試圖從研究海底世界這一層麵來解釋海難事故的方法。日本海洋科技中心向這片魔鬼海的黑暗之處投放了一些深海探測器,這些探測器可以到達世界大洋最深的底部。海洋科學家們在黑暗的深海花費了大量時間,向人們展現了一個看不見的世界。科學家們發現:在日本龍三角西部的深海區,岩漿具有隨時衝破薄弱地殼的威脅。這種事情的發生毫無先兆,其威力之巨足夠穿透海麵,而且轉瞬之間它又可平息下來,卻不會留下任何證據。

當大洋板塊發生地震的時候,超聲波達到海麵表層,形成海嘯。海嘯引發的巨浪時速可以達到每小時800公裏以上,這是任何堅固的船隻都經受不起的。此外,毀滅性的巨大海嘯在生成海浪時於廣闊的洋麵上隻有1米或者比這還低的高度,這種在大洋中所發生的緩慢的浪潮起伏是不易被過往船隻所察覺的,它很難引起人們的注意。但大約在20分鍾至1個小時後,災難就開始降臨。如果在海嘯發生時又正好趕上颶風,那麼遇難船隻甭說自救,就連呼救的時間可能都沒有了。

在上述科考工作進行的同時,另一些科學家試圖通過尋找到失事巨輪德拜夏爾號,通過對失事原因的研究來揭示這片海域的秘密。考察隊利用了平麵掃描聲納、潛水機器人等先進設備,經過長時間的搜尋,最終在水下約4000米的海床上找到了一堆變形的金屬,接著考察隊又從附近找到了發光的鐵礦石。由於知道當年德拜夏爾號運載的就是鐵礦石,通過這條線索,人們從而推斷變形的金屬就是目標物--德拜夏爾號的殘骸。

通過對探測器傳輸回來的圖片資料的研究,人們終於找到了沉船的答案:當年德拜夏爾號行駛到這片海域時就遇到了颶風,但像德拜夏爾號這樣的巨輪應該可以抵禦最大的颶風,所以船長也自信地認為他們最多也就是晚幾天到達目的地。但這時又突然發生了海嘯,海嘯形成的兩個湧浪將鋼鐵之軀德拜夏爾號架了起來,於是懸空的德拜夏爾號被自己的重力壓成了三段。巨浪進艙,致使整艘巨輪快速下沉,下沉的速度之快使得船員們沒有任何逃生的機會。此外,巨輪在下沉過程中隨著海水壓力的增大,被擠壓變形,最後沉到海床上時已變為了一堆扭曲的鋼鐵。

這一建立在科學論證基礎上的結論不僅為日本龍三角揭開了神秘的麵紗,同時也足以告慰那些碧淵深處的亡靈,也給了那些長久沉浸於痛苦之中的亡者親人們一個圓滿的答案。日本龍三角是船隻墓地的原因雖然理論上是找到了,不過在神秘的北緯30度上依然還有很多很多的奇聞異事讓人理解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