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對峙中的雙方軍隊一片寂靜,大家看著那個頭顱在遠。韋林早就知道了瑞恩斯坦在某些方麵是很有複古傾向的,但是沒有想到他還恢複了十一抽殺律。
這種羅慕洛斯的古老軍中律法,本來應該是每十個人就用抽簽的方法選出一個來處死,但是現在那隊逃兵有十多個,隻抽出一人來殺也勉強差不多了。
畢竟這個中隊的長矛手不是瑞恩斯坦自己的軍隊,他們是屬於某個小領主的。無論如何,瑞恩斯坦也不能夠做得太過分。
所以瑞恩斯坦在士兵潰逃的時候,也沒有把他們立即斬殺。而是用大家都能夠看到的方式,先召集了領主們,再於陣前抽簽,堂堂正正地處死一名士兵。
這樣做,不但可以起到警告和威懾的作用,瑞恩斯坦自己也避免了和那領主撕破臉。越級管轄從來都會產生無數的麻煩,更不用說,那些領主們享有很大的自由度。
韋林看著這樣的場麵,先想到的不是對於瑞恩斯坦執行軍法的震撼,而是更加堅定了他要改革聯盟的決心。
現在瑞恩斯坦和韋林其實在戰時的應對方式大致是差不多的,他們都是展自己的軍隊,然後在戰時再帶上自己的附庸和盟友一起出征。
這些附庸和盟友擁有比較高的自由度,他們雖然服從領導者的命令,但是如果他們有充分的理由,即使他們是想撤退,那麼也是不會受到譴責的。
領主們都管理自己的軍隊,領導者隻能夠對領主下命令,卻不能夠直接指揮某支隊伍。這樣的方式也是現在大家都認可的,無論是父神教徒與維吉亞異教徒的戰爭,還是領主們相互攻伐,都是這樣的。就連南方防禦同盟的組成,也是這樣的方式。
這樣做地弊端顯而易見,隻要領導人的實力稍微有點下降。或者隻是遇到了一點挫折,那麼就會有人挑戰他的權威。
當然這樣做的話,領導者就不用管理一大片龐大的領土了,可是韋林不喜歡。不但是他堅持認為適當的中央集權更好,還是因為南方的實際情況。
南方的領主太多了,但是他們地普遍實力又太弱了。如果一遇到戰爭,就集結大家的軍隊,就會生很不愉快的事情。
有的人會有各種理由。隻派一點士兵過來。大家都知道如果聯盟崩潰地話,所有人的下場都不好,但是總有那麼一些人,因為各種原因。或者是貪圖小利。或者是自以為是地不想派出太多的士兵。
就算是那些能夠看清楚現實,願意盡量初兵的領主,也不得不留下很多地士兵防備自己的鄰居。雖然聯盟不允許大家相互攻擊,但是誰敢就這樣相信了?
萬一有人趁著自己城堡空虛而侵略。那麼那些在外的領主現了自己的領土被奪,家人下落不明,或者是死於亂軍之中。就算是最後能夠奪回自己地領土,失去的卻再也找不回來了。
更不要說到了戰場之上。大家又想著多搶戰利品,又想著保全實力。一個盟主在這樣的情況下,不但要對付麵前地敵人。還要對付站在自己身後地敵人。
瑞恩斯坦能夠公開殺掉一名逃兵。想必也是用了些威逼利誘地手段吧。實際上。如果不用這些手段,根本就別指望軍隊能夠動起來。
韋林也是運氣好。弗盧龍騎士已經為他把那些領主分散弄到各個城堡裏去了,還對士兵進行了整編。他現在指揮的軍隊雖然從理論上講,還是象瑞恩斯坦一樣,就是盟主帶著其他領主地軍隊。但是因為軍中沒有其他的領主,所以韋林實際上就象是帶自己的新兵一樣了。
那個被處死的士兵還是起到了震懾的作用,韋林看到了瑞恩斯坦騎在馬在陣前跑來跑去,大喊著什麼。想來應該是和韋林差不多,也是在許諾著什麼吧。這些士兵開始亢奮起來,舉起自己手中的武器大喊大叫。
再過了一會兒,一些長矛手出列,開始排列成橫隊,這樣就應該是要進攻了。他們緊緊地靠在一起,不少人神經質地用矛柄頓著地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