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懷孕的最後一個月,聰明的準媽媽應懂得自我調節情緒,克服產前擔心、緊張、恐懼、焦慮的心理,坦然地麵對分娩。要知道,一旦分娩,新生命降臨人世,你所有的艱辛與努力都將化為幸福的淚水,從而激發你心中潛藏的母愛。想象著寶寶天使般的音容笑貌,麵對分娩,你還有什麼可怕的呢!
準媽媽與胎寶寶
胎寶寶發育狀況每月追蹤
胎寶寶曆經10個月的生長發育,現已變成一個重達3000餘克、身長達50餘厘米的胖“小人兒”了。皮下脂肪繼續增厚,體形圓潤。皮膚沒有皺紋,呈淡紅色。骨骼結實,頭蓋骨變硬,內髒、肌肉、神經非常發達,已具備生活在母體外的條件。男寶寶的睾丸已下降至陰囊。女寶寶的大陰唇覆蓋小陰唇。
胎寶寶的頭部,已進入了母體的骨盆之中,身體的位置稍有下移,在子宮內的劇烈運動變少。以心髒、肝髒為首的循環、呼吸、消化、泌尿等器官已全部形成,做好了出生後立即呼吸、調節體溫與吸吮的準備。
準媽媽可能會出現的生理變化
進入懷孕10個月,準媽媽子宮底高度為32~34厘米,準媽媽會感覺身體更加沉重,行動越發笨拙費力。胎寶寶順著骨盆口下降,子宮底的位置也跟著回落,胃和心髒所受的壓迫減小,食欲會有所增加;膀胱和直腸的壓迫感卻大為增強,尿頻、便秘更加嚴重,下肢也有難以行動的感覺。身體為生產所做的準備已經成熟,子宮頸和陰道趨於軟化,容易收縮,分泌物增加。子宮收縮頻繁,開始出現生產征兆。
安胎保胎要注意的生活細節
因隨時都有可能破水、陣痛而分娩,準媽媽應該避免獨自外出、出遠門或長時間在外。隻能短途散散步,以避免意外臨產。
沒有特殊的事最好留在家中,等待分娩。營養、睡眠和休養必須充足,以積蓄體力。分娩前期必須充分進食,以攝取各種營養,滿足分娩時的各種消耗,同時為新生兒哺乳做好準備。
由於準媽媽的胃腸受到壓迫,可能會有便秘或腹瀉等不適,所以一定要增加進餐次數,每次少吃一些,而且應吃容易消化的食物。
適當的運動仍不可缺少,但不可過度,以免消耗太多精力而妨礙分娩。絕對不要做對母體不利的動作,避免向高處伸手或壓迫腹部的姿勢。
每天淋浴,保持身體清潔,內衣褲應時常更換。特別要注意外陰部的清潔。若發生破水或出血等分娩征兆,就不能再行入浴,所以在此之前最好每天勤於淋浴。
最後2周嚴禁性生活。性生活可能造成胎膜早破和早產。注意妊娠末期的危險信號,以便立即入院診治。
終於接近生產的時刻,為防止胎寶寶發生異常情況,必須每周進行一次產檢。
檢查準備事項是否還有遺漏之處,譬如與家人的聯絡方法、前往醫院的交通工具等是否安排就緒,以便隨時到醫院生產。
此外,還需了解生產開始的各種症候以及住院、分娩和產褥期的相關知識。生產時間在預產期的後兩周內均為正常現象,所以如果預產期已過,仍無生產跡象,也不用緊張,遵從醫生指示即可。
孕10月居家保健百科詳解
養精蓄銳,安心待產
分娩前的2周,準媽媽每天可能會感到有幾次不規則的子宮收縮,經過臥床休息,宮縮就會很快消失。這段時間,準媽媽需要保持正常的生活和睡眠,吃些營養豐富、容易消化的食物,如牛奶、雞蛋等,為分娩準備充足的體力。
忌身體或精神上的過度勞累,每天保證8~9小時睡眠,做到起居規律、睡眠充足,但不貪睡。
臨產前,準媽媽要保持心情的穩定,處理好生活、工作上遇到的較大困擾。
不宜過於懶惰,長時間地臥床,應適當運動,最好做一些有助於分娩的運動,促進準媽媽和胎寶寶血液循環,有利於胎寶寶發育,以及將來分娩順利進行。但也不宜活動過量。
孕晚期應適當培養一些愛好,如編織、繪畫等,多分散注意力;多欣賞花卉、盆景、美術作品,常與大自然保持接觸,常聽優美的音樂等,這些都是舒緩緊張情緒,調整心理的好辦法。
一旦宮縮開始,產程啟動,就要堅定信心,相信自己能在醫生和助產士的幫助下會安全、順利地分娩。
一般在接近預產期的前一個月,就不宜再遠行了,尤其是不宜乘車、船遠行。及早做好臨產準備,以免臨產後手忙腳亂,容易出差錯。準爸爸在準媽媽臨產前應該盡可能多地陪伴準媽媽。
準媽媽不要獨自出門
現在由於難以保證恰好在預產期分娩,因此準媽媽在產期臨近時最好不要獨自外出,盡量和準爸爸或身邊的其他人一起出門。一旦出現必須獨自出門的情況,應向周圍的人告知自己的行蹤。
接近預產期還能運動嗎
有些準媽媽到妊娠後期因為身體笨重,行動不便而不願意多活動。實際上,孕期活動量過少的準媽媽,更容易出現分娩困難。這段時間可以經常散散步,或者進行一些適合於自然分娩的輔助體操。
這時候準媽媽運動一定要注意安全,本著對分娩有利的原則,千萬不能過於疲勞。在運動時,控製運動強度很重要,脈搏不要超過140次/分鍾,體溫不要超過38℃,時間以30~40分鍾為宜。不要久站久坐或長時間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