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青春期保健(7)(1 / 3)

早在1963年周總理曾指示一定要把青春期性衛生知識教給青少年,但直到20世紀80年代我國性教育才逐漸開始。1984年在上海成立了性教育協會,並以中學為主要陣地,1985年7月在上海舉辦全國首屆性教育學習班,1988年8月國家教委和計生委聯合發出《關於在中學開始青春期教育的通知》,20世紀90年代起各地計劃生育部門對青少年的生殖健康問題進行了不少調查研究,近年又與美國帕斯基金合作在8個省市進行青少年生殖保健的試點,從而推動了此項工作的開展。2001年王濱有出版了初中生、高中生和大學生性健康教育係列教材,反應良好。

但是,目前我國性教育存在一些問題。如大多數青少年在初中曾學習過一些生理衛生知識,但是,學校在這方麵教育受到授課時間、內容、形式、教師態度、師資水平以及教材的限製。在大多數學校,僅在初中課本裏有關於生理知識的內容,但關於性教育的內容較缺乏,且授課時間也很有限。中國父母很難啟齒向子女傳授性知識,城市母親能向女兒介紹月經期保健知識,而在農村則較少。大多社區提供的性與生殖健康教育較少,且大多宣傳教育活動僅麵向已婚成年人,未婚青少年則被拒之門外。

(二)青春期性教育的內容

性科學和其他學科一樣,是一門學問,我們應該學習,應正視性科學,學習這一門學科就像學習生物等學科一樣地坦然、大方、自在,不要羞羞答答,“談性色變”。青春期性教育大體包括性生理、性心理和性道德三個方麵。教育內容的安排與選擇是以性生理知識為起點,性心理指導為特點,性道德教育為重點。通過性教育使青少年正確認識青春期身心發展變化,注意保護身體,養成衛生習慣,培養他們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和道德修養,懂得自尊、自愛、自重、自強,具有自我控製能力,能正確對待男女之間的友誼,珍惜青春年華。

1.性生理教育

由於過去長期對“性”的禁錮,一些青春期女孩對性生理發育的急劇變化迷惑不解,陷於恐懼和焦慮之中。因此,應給青少年講解男女生殖係統的結構和功能、青春期體格發育、第二性征發育、月經初潮、月經病等,消除性的神秘感,從而使青春期少女對自己體征的發展變化做好心理準備。同時,還應掌握青春期生理衛生保健知識。

2.性心理教育

青少年進人青春期後,隨著性發育的日臻成熟,會出現一係列的生理心理現象,它們頻繁刺激少女們的大腦和生殖腺體,提早催開了性生理的芽蕾,也必然催動了性心理的發展。她們在社會心理不成熟的情況下,對生理的發育以及由於生理的發育而萌發的性心理,缺乏科學的理解,很容易陷人盲目性。如能及時進行性教育,青少年就能正確對待和處理這些性的生理和心理問題,這對於促進他們身心正常發展,防止性生理和性心理疾病具有重要的意義。

(1)青春期少女的性心理的發展。一般經曆三個階段:(1)性意識蒙晚覺醒,向往與異性的交往,有的少女為了吸引異性的注意,一日三換衣服,處處表現出與眾不同。(2)夢幻與自慰,想人非非,白日做夢,進一步就是手淫自慰。(3)模仿與嚐試,性生活的大膽實踐。在少女性心理發展的每個階段,都呈現出一種非常複雜與矛盾的心境,既關注異性的舉止神態,希望得到異性的青睞,又把這種願望埋在心底,表現出拘謹與淡漠、矜持與羞怯。

(2)少女性心理發展可能出現兩種不良傾向。一是受性本能、性心理的驅使,出於無知和好奇,過早地進行性體驗和性嚐試。一些少女認為自己已是不貞不潔的人,從此背上沉重的悔恨的包袱;另一些則陷人追求性享樂的狀態,從性體驗發展到性罪錯。性罪錯容易形成動力定型,成為頑固的性癖惡習,要改變非常困難。這就是一些少女在逃夜與男流氓鬼混後,她們的父母無論用打、罵、關、求的辦法,也難以使她們回頭的原因。第二種不良傾向是一些少女視青春期出現的性心理為醜惡,產生強烈的羞恥感和罪惡感,把自己看作下流的人,她們形成閉鎖心理,孤僻,自卑,內向。一些未婚女性,她們的青春期是在“文化大革命”中度過的。她們的性心理受到嚴重的壓抑,以至日後無法與異性進行正常的社會交往,進人婚姻生活。